[发明专利]燃油油轨的加热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29819.7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2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唐为义;何治国;傅成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3/00 | 分类号: | F02M53/00;F02M5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唐述灿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加热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燃油油轨的加热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属于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技术领域。该加热方法包括:获取环境参数和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所述环境参数包括环境温度和燃油油轨温度中的至少一种;基于所述环境参数和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确定加热功率;按照所述加热功率对燃油油轨加热。本公开能改善燃油雾化程度的同时,提高加热燃油油轨的加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油油轨的加热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燃油的燃烧效果影响着汽车发动机的排放。若燃油的燃烧效果较差则会导致过多未燃燃油直接排放,进而会污染环境。为提高燃油的燃烧效果,通常会在燃油燃烧前进行燃油雾化处理。并且,燃油雾化程度越好,燃油的燃烧效果也越好。
相关技术中,为改善燃油雾化程度,在燃油燃烧前,会控制加热装置对燃油油轨加热。并且,在对燃油油轨加热时,通常是控制加热装置以额定功率工作,直至燃油油轨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
然而,采用该种加热方式对燃油油轨加热时,加热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油油轨的加热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能改善燃油雾化程度的同时,提高加热燃油油轨的加热效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油油轨的加热方法,所述加热方法包括:获取环境参数和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所述环境参数包括环境温度和燃油油轨温度中的至少一种;基于所述环境参数和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确定加热功率;按照所述加热功率对燃油油轨加热。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功率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和所述环境参数均负相关。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环境参数和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之前,还包括:确定发动机状态,所述发动机状态包括:冷机状态和非冷机状态;基于所述发动机状态,确定所述环境参数。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发动机状态,确定所述环境参数,包括:若发动机处于所述冷机状态,所述环境参数包括环境温度;若发动机处于所述非冷机状态,所述环境参数包括燃油油轨温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方法还包括:基于油轨温度模型确定所述燃油油轨温度;所述油轨温度模型采用如下方式建立:获取不同温度参数下的燃油油轨温度,所述温度参数包括环境温度和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中的至少一种;基于所述温度参数与燃油油轨温度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油轨温度模型。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发动机状态包括:基于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和发动机停机时长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发动机状态;若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不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或者所述发动机停机时长大于第一时间阈值,确定发动机处于所述冷机状态;若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或者所述发动机停机时长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确定发动机处于所述非冷机状态。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方法还包括:满足以下至少一条时,停止对燃油油轨加热:燃油油轨温度达到第二温度阈值;加热时间达到第二时间阈值;燃油油轨温度未达到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加热时间达到所述第二时间阈值;电瓶电压低于电压阈值。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油油轨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环境参数和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所述环境参数包括环境温度和燃油油轨温度中的至少一种;功率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环境参数和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确定加热功率;执行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加热功率对燃油油轨加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前文所述的燃油油轨的加热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98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