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界服务目标融合冲突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0055.3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1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兵;柳正利;王健;彭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40/126 | 分类号: | G06F40/126;G06F40/30;G06Q40/08;G06Q50/1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李斯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服务 目标 融合 冲突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跨界服务目标融合冲突检测方法及装置,涉及服务计算技术领域,其包括:对主体领域目标模型的待融合目标进行标注,并从客体领域目标模型中找到与待融合目标相似度最高的目标,作为融合点;以融合点为初始目标节点,从客体领域目标模型中抽取目标分解路径;将目标分解路径中的所有目标节点均融合到主体领域目标模型,得到融合目标模型;将融合目标模型中的可操作性目标作为原子命题,根据主体领域的至少一个领域属性和目标分解路径中的目标节点,构建CTL判断公式,分别判断每个领域属性与目标分解路径中的各目标节点是否存在冲突。本申请,可支持不同领域的目标模型的深度融合,准确地检测出不同领域的目标在融合以后出现的冲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服务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界服务目标融合冲突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跨界服务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模式,跨越多个行业边界和领域边界,具有跨域、融合、复杂的特点。在跨界服务消费环境下,随着业务模式和交互场景的不断变迁,用户需求也在不断演化。在这个不断迭代演化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在当前领域无法被满足的用户目标,需要借助于其他领域的模型片段加以满足。为此,需要研究如何将其他领域的目标模型片段与当前领域的目标模型加以融合,从而使得当前领域中原本无法满足的目标得到满足。
相关技术中,基于目标的建模方法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进而出现了一些目标建模框架,具有代表性的目标建模框架有KAOS(Keep All ObjectivesSatisfied)框架和iStar框架。其中,iStar框架是为了组织环境及其信息系统的建模和推理而开发的一种建模方法,系统的参与者相互依赖并且执行特定的任务来达成目标;KAOS建模框架能够对不同类型的目标进行建模。
但是,当前的基于目标的建模方法主要针对面向单一领域的涉众意图及其关系进行建模,无法支持不同领域的目标模型的深度融合,导致在跨界服务场景下,跨领域的目标模型融合依赖手工实现,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在跨界服务场景下,由于不同领域的异构性,导致不同领域的目标约束各不相同,上述建模方法难以有效检测跨领域目标建模中存在的潜在冲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界服务目标融合冲突检测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支持不同领域的目标模型的深度融合、以及难以有效检测跨领域目标建模中存在的潜在冲突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跨界服务目标融合冲突检测方法,其包括步骤:
对主体领域目标模型的待融合目标进行标注,并从客体领域目标模型中找到与待融合目标相似度最高的目标,作为融合点;
以上述融合点为初始目标节点,从上述客体领域目标模型中抽取目标分解路径;
遍历上述目标分解路径,将目标分解路径中的所有目标节点均融合到主体领域目标模型,得到融合目标模型;各目标模型中的目标被定义为功能性目标、非功能性目标和可操作性目标;
将上述融合目标模型中的可操作性目标作为原子命题,根据主体领域的至少一个领域属性和上述目标分解路径中的目标节点,构建计算树逻辑CTL判断公式,分别判断每个领域属性与目标分解路径中的各目标节点是否存在冲突。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据主体领域的至少一个领域属性和上述目标分解路径中的目标节点,构建计算树逻辑CTL判断公式,具体包括:
将至少一个领域属性通过CTL公式进行表征,得到领域属性公式集合,上述领域属性公式集合包含至少一个领域属性公式;
将目标分解路径中的各目标节点通过CTL公式进行表征,得到目标公式集合,上述目标公式集合包含多个目标公式;
将每个领域属性公式分别与每个目标公式组成CTL判断公式。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分别判断领域属性与目标分解路径中的各目标节点是否存在冲突,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00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