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含氮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0126.X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4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花兵;张树才;蔺岳;姜周华;冉铭泽;张彬彬;冯浩;胡建瑞;朱红春;贺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C7/064 | 分类号: | C21C7/064;C21C7/06;C21C7/00;B22D11/22;B22D27/04;C22C38/02;C22C38/04;C22C38/58;C22C38/44;C22C38/42;C22C38/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张秋菊 |
地址: | 113122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含氮双相 不锈钢 腐蚀 性能 方法 | ||
1.一种改善含氮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含氮双相不锈钢原料进行EAF冶炼和AOD冶炼后,加入石灰21~24kg·t-1,铝块1.1~1.8kg·t-1,萤石11~14kg·t-1,进行脱硫,得到脱硫熔炼钢液;所述脱硫的温度为1565~1585℃,氩气流量为6~9NL·min-1·t-1,时间为13~17min;
向所述脱硫熔炼钢液加入1.0~2.2kg·t-1铌铁,依次进行扩散脱氧、沉淀脱氧和初步底吹,得到脱氧熔炼钢液;所述铌铁中铌的质量含量为60~70%;
在所述脱氧熔炼钢液加入实芯钙线,依次进行钙处理和软吹,所述实芯钙线加入量为0.35~0.45kg·t-1,得到钢液;
将所述钢液进行铸造,铸造的过程中,在含铌相析出的温度区间所对应的区域内,控制冷却强度为铸造过程中最低的冷却强度,随后提高冷却强度,得到铸坯;
将所述铸坯依次进行热加工和热处理,得到耐蚀性含氮双相不锈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包括连铸和模铸;所述连铸的参数包括:控制倒数第二段二冷长度为1.58~2.23m,比水量为0.08~0.12L·m-2·s-1;控制最后一段二冷长度1.55~2.15m,比水量0.28~0.43L·m-2·s-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铸包括:将钢液浇铸入模具后依次进行第一冷却、第二冷却和第三冷却;所述模具的侧壁的冷却方式为水冷冷却;浇铸的过程中,模具侧壁的冷却水流量为600~1200L·min-1;所述第一冷却的时间为6~10min,模具侧壁的冷却水流量为600~1200L·min-1;所述第二冷却的时间为2~4min,模具侧壁的冷却水流量为200~400L·min-1;所述第三冷却的模具侧壁的冷却水流量为1100~1500L·min-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脱氧的试剂为混合脱氧剂;所述混合脱氧剂的加入量为1.2~1.8kg·t-1;所述混合脱氧剂包括硅钙粉和铝粉;所述混合脱氧剂中硅钙粉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70%;所述硅钙粉中硅含量≥80wt.%,钙含量≥15wt.%;所述扩散脱氧的温度为1567~1586℃,氩气流量为6~9NL·min-1·t-1,时间为15~20min;所述扩散脱氧的过程中:保持钢液的温度波动范围≤5℃,渣层完全覆盖钢液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脱氧的试剂包括铝丸和镁包芯线;所述铝丸的加入量为0.03~0.11kg·t-1;所述镁包芯线的加入量为0.07~0.26kg·t-1;其中,铝丸的加入量和镁包芯线的加入量满足:0.12≤(铝丸的加入量+0.42×镁包芯线的加入量)≤0.15;所述沉淀脱氧的温度为1570~1589℃,氩气流量为3~5NL·min-1·t-1,时间为4~7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底吹的氩气流量为3~5NL·min-1·t-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钙处理的温度为1572~1592℃,氩气流量2~3NL·min-1·t-1;所述实芯钙线的加入速度为140~190m·min-1,所述实芯钙线的直径为10±0.1mm,所述实芯钙线中钙含量≥96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012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