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损析锂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1123.8 | 申请日: | 2021-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9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杨静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菲利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78 | 分类号: | G01R31/378;G01R31/385;G01R31/387;G01R31/389;G01R31/396;G01B21/08 |
代理公司: | 长沙睿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7 | 代理人: | 周松华;孙建霞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损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损析锂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多个锂电池的容量进行标定,测量其厚度;用小电流对上述锂电池进行充放电,根据测试数据作dQ/dV图;将锂电池调整至设定SOC,脉冲测试其DCR,并记录数据;对dQ/dV曲线分析,根据图像峰位置和峰强度变化,再结合不同周期的直流内阻DCR数据,得出锂电池的析锂情况。本发明提出的检测方法能够在在不拆解电池的情况下可对电池的析锂情况进行分析,实验周期短,对设备、操作环境要求低,样品可多次利用,实验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无损析锂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对锂电池的析锂分析,一般是对实验锂电池进行不同倍率、不同温度和不同循环数测试后解剖电池,拆解出电池极片,观察极片表明析锂情况,再对极片取样进行XRD、SEM等测试;此类技术一般试验周期较长、并且一颗电池只能做一组实验,可重复性差,测试结果具备一定偶然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无损析锂分析检测法,对实验电池进行电化学分析,根据测试数据分析出析锂状况的无损析锂的检测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损析锂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多个锂电池的容量进行标定,测量其厚度;
b、用小电流对上述锂电池进行充放电,根据测试数据作dQ/dV图;
c、将锂电池调整至设定SOC,脉冲测试其DCR,并记录数据;
d、对dQ/dV曲线分析,根据图像峰位置和峰强度变化,再结合不同周期的直流内阻DCR数据,得出锂电池的析锂情况。
优选地,所述步骤a的具体步骤为:取偶数对的50AH软包电池,对其标定各电池初始容量、内阻、厚度和50%SOC下DCR。
优选地,所述步骤b的具体步骤为:用0.02C的电流对锂电池充放电循环一次,根据测试数据作dQ/dV图。
优选地,所述步骤c的具体步骤为:将偶数对的锂电池分为4组,分别进行40%DOD、60%DOD、80%DOD、100%DOD的1C循环实验,每200次循环测定锂电池内阻、厚度、50%SOC下DCR和dQ/dV数据,记录并分析这些数据,当锂电池容量衰减至80%以下停止实验。
优选地,所述步骤d的具体步骤为:循环一定周期若dQ/dV图上的充电曲线减弱,放电曲线各峰面积及峰强度峰强度下降,则说明对应化学反应充入或放出的容量减少,即表示可逆锂离子减少,也说明出现析锂;若循环一定周期后氧化还原封向右偏移,说明发生化学反应的电位升高,即电池极化内阻增加,对应也可推测出现析锂;再结合不同周期的直流内阻(DCR)数据,若循环前期容量下降较多,而DCR并未增加很多,后期容量继续下降,DCR再急剧增加,这种就是析锂表现,从而得出锂电池析锂情况。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实验温度为2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提出的检测方法能够在在不拆解电池的情况下可对电池的析锂情况进行分析,实验周期短,对设备、操作环境要求低,样品可多次利用,实验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锂电池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变化情况图;
图2是本发明锂电池内阻随吞吐量变化的增长情况图;
图3是本发明锂电池循环过程ICA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菲利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菲利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11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