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存储的生物医学数据分类管理控制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2119.3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0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吕晖;程志伟;任永永;张悦宁;李磊杰;戴芳;林青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B40/00 | 分类号: | G16B40/00;G16B45/00;G16B50/00;G06F21/6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存储 生物医学 数据 分类 管理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云存储的生物医学数据分类管理控制方法,包括:S1、获取新提交的生物医学数据;S2、根据属性信息和样本名信息,判断是否存在相同的属性信息类别,若是则储存在相应的属性信息类别下,如否则增加新属性信息类别;S3、判断新属性信息类别是否存在同义属性信息类别,若是转至S4,否则转至S5;S4、发送重新选择属性信息类别的提示信息;S5、获取管理员的审核信息,判断是否通过审核,若是则进行的新类型数据的扩展和分类存储,若否则发送修改新属性信息类别并重新提交的提示信息;S6、对新提交的生物医学数据分配数据ID。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现多元生物医学大数据的分类存储、对同义属性信息类别进行消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云存储的生物医学数据分类管理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21世纪,随着高通量测序、单细胞测序和质谱分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使各个生物组学及医学数据也在不断地积累。据统计一般的医疗机构每年会产生1~20TB的数据,个别大型医院的年产数据量甚至达到300TB~1PB。而对于精准医学时代产生的PB~EB量级的生物医学数据,如何进行有效的存储和管理,进而有效的服务于临床的数据分析和研究是目前主要的研究课题。当前,一些用于生物医学大数据存储的系统(数据库系统)能够通过web端的系统对用户提交的数据进行存储,同时也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更新,以及支持用户进行数据的访问、发布、下载等基本的数据管理操作。例如,
1)GEO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全面的公共基因数据平台,提供了免费的芯片数据与二代测序数据的存储和发布;
2)LinkedOmics既是数据库,也是一个基于Web的分析平台。其数据库中包含了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项目的32种癌症和11158名患者的多组学数据和临床数据。该平台也是第一个集成了基于质谱(MS)的蛋白质组学数据的多组学数据库;
3)UCSC Xena同样既是一个大型的癌症数据库,也是一个基于Web的分析平台。UCSC Xena包括前端的Xena Browser和后台的Xena Hubs。该平台已收录了50多种癌症类型和1500多种数据集的数据,包括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国际癌症基因组协会(ICGC),基因组数据共享区(GDC)和UCSC RNA-seq中的数据。
除上述的3个例子之外,还有很多用于生物医学大数据存储的平台系统。但这些平台依然会有很多不足,一是高校、研究机构和医院的敏感数据不能上传到这些公共的数据存储平台;二是存储的生物医学数据类型单一、且不能被标准的分析工作流在线调用和分析。这就为科研人员和临床研究造成了诸多不便。因此,现有技术中急需一个公共、安全、高效、存储数据类型多元且能够与在线分析操作系统联动的生物医学数据云存储平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隐私性较差、能够存储的生物医学数据类型单一、且不能被标准的分析工作流在线调用和分析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云存储的生物医学数据分类管理控制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云存储的生物医学数据分类管理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用户新提交的生物医学数据;
S2、根据所述生物医学数据的属性信息和样本名信息,判断是否存在相同的属性信息类别,若是则储存在相应的属性信息类别下,如否则增加对应的新属性信息类别;
S3、判断所述新属性信息类别是否存在同义属性信息类别,若是转至步骤S4,否则转至步骤S5;
S4、发送重新选择属性信息类别的提示信息;
S5、获取管理员的审核信息,根据所述审核信息判断所述新属性信息类别是否通过审核,若是则进行新属性信息类别对应的新类型数据的扩展和分类存储,若否则发送修改新属性信息类别并重新提交的提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21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扁手挽绳压花牵引装置
- 下一篇:基于云存储的生物分析代码存储方法和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