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管连接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2581.3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0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兴;李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G1/22 | 分类号: | B23G1/22;B23G1/44;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创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6 | 代理人: | 王成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管 连接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管连接件生产方法,其使用了一种辅助加工设备,该辅助加工设备包括安装基板,安装基板上安装有安装机架,安装机架上安装有固定装置,安装基板上安装有执行装置。本发明可以解决目前复合管连接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如下问题,一,对连接件进行螺纹车削时需要人工使用夹具对连接件进行固定,不同规格的管件弯曲程度不同,加工不同规格的连接件时需要人工调节夹具对连接件锁紧;二,针对不同直径的连接件进行螺纹车削时,针对不同连接件的弯曲规格需要人工调节丝锥角度,人工调节丝锥的角度无法精准的与连接件对接,影响连接件螺纹加工的精准度,容易导致连接件无法对复合管件进行精密的对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管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管连接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管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材料经过复合工艺复合在一起的管道,这种管道兼并了复合材料的性能,这种管道可以提高管道的耐压能力,而且可以保证管道的耐腐蚀性能,复合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连接件对管道进行连接,复合管连接件生产加工的质量。
然而,目前复合管连接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如下问题,一,对连接件进行螺纹车削时需要人工使用夹具对连接件进行固定,不同规格的管件弯曲程度不同,加工不同规格的连接件时需要人工调节夹具对连接件锁紧,人工调节夹具精准度差,无法保证连接件在螺纹车削过程中的稳定性;二,针对不同直径的连接件进行螺纹车削时,需要人工更换加工丝锥,人工更换丝锥操作复杂,且针对不同连接件的弯曲规格需要人工调节丝锥角度,人工调节丝锥的角度无法精准的与连接件对接,影响连接件螺纹加工的精准度,容易导致连接件无法对复合管件进行精密的对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管连接件生产方法,可以解决上述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管连接件生产方法,其使用了一种辅助加工设备,该辅助加工设备包括安装基板,安装基板上安装有安装机架,安装机架上安装有固定装置,安装基板上安装有执行装置。
执行装置包括双轴气缸,双轴气缸两端通过滑动件设置有执行控制架,双轴气缸用于通过滑动件控制执行控制架进行角度调节,执行控制架铰接在安装基板上,执行控制架与安装基板之间设置有执行弹簧,执行弹簧用于对执行控制架进行复位,执行控制架上设置有固定圆环架,固定圆环架内滑动设置有转动圆环架,转动圆环架可以在固定圆环架内转动,转动圆环架的外壁上套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上啮合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转动可以带动从动齿轮旋转,主动齿轮安装在主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主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执行控制架上,主动电机用于驱动主动齿轮旋转,转动圆环架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转动圆环架内设有执行作业机构,执行作业机构用于对连接件管件的内壁进行螺纹车削加工。
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圆弧架,支撑圆弧架设置在安装机架上,支撑圆弧架沿安装基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对称铰接有支撑伸缩杆,支撑圆弧架用于对连接件的中部进行支撑,支撑伸缩杆铰接在辅助圆弧架上,辅助圆弧架用于对连接件的两端进行支撑限位,辅助圆弧架安装在辅助支架上,辅助支架固定在执行控制架上,支撑圆弧架沿安装基板宽度方向的两端对称铰接有一号锁紧架,一号锁紧架与支撑圆弧架之间设置有一号锁紧弹簧,一号锁紧弹簧用于驱动一号锁紧架对连接件的中部进行锁紧,辅助圆弧架的两端对称铰接有二号锁紧架,二号锁紧架与辅助圆弧架之间设置有二号锁紧弹簧,二号锁紧弹簧用于控制二号锁紧架对管件的两侧进行锁紧,一号锁紧架与二号锁紧架之间铰接有辅助伸缩杆,安装机架上设置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辅助伸缩杆相连,控制机构通过控制辅助伸缩杆调节一号锁紧架与二号锁紧架的张合。
使用上述辅助加工设备对复合管连接件进行生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连接件成型,将连接件的生产原料熔融后浇注到准备好的模具内,待原料在模具内冷却成型后,将模具内的连接件胚体取出,清除掉连接件胚体上的毛刺,将连接件胚体表面进行打磨光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25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