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种压力传感器的汽车后排座椅调节方法、调节系统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2681.6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2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喜伟;何鹏瞧;侯殿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0 | 分类号: | B60N2/00;B60N2/02;B60N2/22;B60R16/037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程程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种 压力传感器 汽车 后排 座椅 调节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种压力传感器的汽车后排座椅调节方法、调节系统和汽车,所述调节方法为:通过在乘客落座在后排座椅前初步采集乘客的身材信息,对汽车后排座椅进行预调节,再通过采集已经落座在后排座椅上乘客在座椅上施加的压力,对座椅姿态做进一步精准调节;所述汽车后排座椅调节系统包括:压力信号采集模块、微控制模块和调节动作执行模块;所述汽车上安装有所述基于多种压力传感器的汽车后排座椅调节系统。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通过设计预调节环节,使乘客能够首先以相对舒服的姿态进入车厢,再根据乘客具体的身体形态进一步精准调节座椅姿态,最终达到理想的乘坐状态,整个调节过程更加人性化,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乘客的舒适感和体验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座椅自动调节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车辆后排座椅调节,具体涉及基于多种压力传感器的汽车后排座椅调节方法、调节系统和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内座椅调节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为手动调节,通过驾乘人员手动操作座椅的机械调节装置,实现座椅姿态调节;另一种为电动调节,驾乘人员通过手动触发电控装置,实现座椅姿态调节。相比于手动调节,自动调节在调节手段上更加先进,调节过程更加平稳可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驾乘人员的舒适度,但是与手动调节相类似地,二者均为被动调节方式,即需要驾乘人员手动施加外部控制信号,座椅姿态才能得到调整,且调节过程需要驾乘人员逐步反复调节,直至调整到合适姿态,过程略显繁琐不便,而很多场景下,驾驶员由于感觉调整过程不便,在没有严重影响驾乘舒适感的情况下,选择放弃调节过程,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驾乘体验。
随着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在关心车辆的行驶性能以外,越来越重视车辆的舒适度或体验感,智能科技的进步,也让人们对汽车上的智能化操作抱有越来越高的期待。在车内座椅调节方面,人们开始希望从被动调节向主动调节发展转变,即不需要驾乘人员施加直接的外部控制信号,车辆通过主动采集驾乘人员的形体信息,并主动调节座椅至舒适姿态。
公开号为CN205706550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位置自动调节系统,该专利中的技术方案为:当乘客乘坐在后排座椅上的时候,首先通过测距模块测得驾驶员的坐高,然后推算出身高,再由身高推算出腿长信息,进而采集获得乘客的身体形态信息,最终根据乘客的身体形态数据控制对应座椅的姿态,实现座椅姿态主动调节,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乘客的驾乘舒适度和体验度。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在于:该系统对乘客的身体形态数据是基于乘客已经落座在后排座椅上,而对于一些后排空间较小,而乘客身形较为魁梧的场合,乘客完全可能需要蜷缩身体才能进入后排空间,再采集数据,实现座椅调节。甚至极端情况下乘客根本无法进入后排空间,无从谈及身形数据的采集,这将严重影响乘客的体验度,无法达到预期的座椅主动调节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种压力传感器的汽车后排座椅调节方法、调节系统和汽车,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通过设计预调节环节,使乘客能够首先以相对舒服的姿态进入车厢,再根据乘客具体的身体形态进一步精准调节座椅姿态,最终达到理想的乘坐状态,整个调节过程更加人性化,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乘客的舒适感和体验感。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种压力传感器的汽车后排座椅调节方法,所述调节方法为:通过在乘客落座在后排座椅前初步采集乘客的身材信息,对汽车后排座椅进行预调节,再通过采集已经落座在后排座椅上乘客在座椅上施加的压力,对座椅姿态做进一步精准且不可逆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方法的具体过程如下:
S1:汽车后排座椅水平方向预调节;
本步骤S1中,首先,采集获得包括体重和身高在内的乘客身材形态初步数据,然后,根据乘客身材形态初步数据判断乘客落座在后排座椅上所需要的初步空间,最后根据所述初步空间调节汽车后排座椅水平方向位置;
S2: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翻转角度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26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空间舒适度模拟技术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分层加热降温检测设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