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工作导丝穿支架网梁的快速介入交换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3012.0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5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冯利军;蔡哲钧;蒋峻;孙勇;李长岭;陈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A61M25/09;A61F2/958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闲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15 | 代理人: | 黄燕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工作 导丝穿 支架 快速 介入 交换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工作导丝穿支架网梁的快速介入交换组件,包括相互配套的指引导管和指引导丝,且指引导管最小内径尺寸大于指引导丝的最大外径尺寸;所述指引导丝包括导丝主体以及设于导丝主体一端的头端,该头端尺寸大于支架网梁正常释放状态时的网眼尺寸,并小于正常释放状态时支架网梁的内径。本发明通过对指引导丝的头端结构进行改进,使其能够避免穿过支架网梁的网眼。并配合与之配套的指引导管,将工作导丝顺利由支架网梁的近端开口进入,直至穿出其远端,实现球囊扩张,有效提高支架网梁的支撑效果,最终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工作导丝穿支架网梁的快速介入交换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微创介入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手术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虽然手术比较成熟,但难免会有因术者操作失误或者患者不配合导致的导丝导管脱离冠状动脉开口,需要再次挂指引导管到冠脉开口及进工作导丝到冠状动脉远端。
在未释放支架的情况下,以上操作或许并不难,对于患者影响不大,术者不过重复操作一下之前的动做;而当支架释放完之后贴壁不良,未行球囊扩张或者球囊扩张不佳的时候,以上操作就比较困难,最困难的就是工作导丝容易穿支架网梁,一旦工作导丝穿过支架网梁,扩张球囊就不能对支架进行扩张,如果强行扩张会将支架crush破坏支架结构,会影响患者远期预后且易发生不良事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工作导丝穿支架网梁的快速介入交换组件,该交换组件可以快速交换工作导丝到冠状动脉远端,并避免工作导丝穿网梁的问题,让支架能够进行好的球囊扩张,患者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
一种防止工作导丝穿支架网梁的快速介入交换组件,包括相互配套的指引导管和指引导丝,且指引导管最小内径尺寸大于指引导丝的最大外径尺寸;
所述指引导丝包括导丝主体以及设于导丝主体一端的头端,该头端尺寸大于支架网梁正常释放状态时的网眼尺寸,并小于正常释放状态时支架的内径。
上述交换组件工作时,先通过指引导管将指引导丝送至支架网梁近端,再操作指引导丝的头端由支架网梁近端开口进入,并穿出其远端;将指引导丝的头端尺寸设计为大于支架网梁正常释放状态时网眼尺寸,能够有效避免头端穿过支架网梁的网眼,而是有选择性地由支架网梁的近端开口进入,直至穿出支架网梁的远端开口。
随后,通过指引导丝将指引导管引导至指引导丝的头端;随后将指引导丝从指引导管中抽出;最后将工作导丝通过指引导管送至冠状动脉远端,随后调整指引导管重新建立系统。这样可以使工作导丝在确保不会穿支架网梁的网眼的情况下到达指定位置,并进行后续的球囊扩张处理,提高支架网梁支撑效果,进而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头端一侧与所述导丝主体相互固定,另一侧为工作侧,该工作侧为钝化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所述工作侧设计成钝化结构,可避免在指引导丝工作时,工作侧存在棱角而对血管壁或支架网梁造成损坏,影响支架网梁的正常使用。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头端包括:
与导丝主体长度方向一致的两个平行段;
两端分别与两个平行段一侧相互连接的工作段;
所述两个平行段另一侧与所述导丝主体相互固定,所述工作段与两个平行段的连接处经过钝化处理,形成所述的工作侧。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工作段为与导丝主体长度方向垂直的直线结构或者弧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两个平行段之间的距离作为所述头端尺寸。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网梁正常释放状态时的网眼的最大尺寸(即处在对应网眼的边框上任一两个点距离的最大值)作为所述网眼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30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