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芳纶粘胶织物EBT 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3033.2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8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唐虹;朱雯;孙启龙;黄圳;李侠;时禄帧;胡亦雯;陈毓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36 | 分类号: | G01N33/36;G01N27/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俊俊 |
地址: | 22601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胶 织物 base sub bt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芳纶粘胶织物EBT值防护等级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芳纶粘胶织物防护性能EBT值的评估指标体系,选取不同混纺比及克重的芳纶粘胶织物,根据评估指标体系测试织物相关影响因素的性能参数,测试织物的EBT值,利用SPSS软件相关性分析确定EBT值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建立EBT值防护等级的评价方法,确定EBT值不同防护等级下,各影响因素的取值范围,并对此评价方法进行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利用织物基础性能直接评价EBT值防护等级,合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设备,避免了EBT直接测试的高费用长周期问题,该方法简洁明了,操作方便,可便于直接快速的判断芳纶粘胶织物EBT值防护等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芳纶粘胶织物EBT值防护等级的评价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芳纶粘胶织物EBT值防护等级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电弧通过高热、冲击波、强紫外作用形成极大的破坏力,危害社会公共设备安全和作业人员生命安全。据统计,电弧爆燃事故日均发生5次到10次,而电弧产生的瞬间释放的高强度热量是严重爆燃事故的4倍以上。以1998年发生在德国的严重电弧事故为例,由于大多数工人没有穿戴适当的面部保护装置和防电弧服装,电弧产生伴随的高温、冲击波及有毒气体能让穿着的服装瞬间燃烧,使工作人员受到大面积的烧伤甚至丧命,给个人、家庭、企业及社会都造成巨大的精神痛苦及经济损失。电力作业人员在电力设备作业中受到的伤害主要来自作业环境,由于电力作业过程中工人无法及时预测所处环境设备故障情况,电力系统的一线工人生命安全始终受到威胁,轻者伤残,重者致命。电弧发生时现场环境预计可能产生的电弧能量可高达40Cal/cm2,辐射热通量达到90%,危害级别达到四级,电弧防护服作为重要的防护装备,在防护性能达不到防护要求时,热能极易透过服装灼伤人体。电力工作人员的作业环境大多处在危险状态,防护性能优异的电弧防护服既可以保障电力工人生命安全,也能大大提高日常电力作业的效率。
在电弧防护性能测试方面,美国和欧洲等国制定了防电弧纺织材料测试标准ASTMF1959/F1959M、NFPA 70E、IEEE1854、IEC61482等,加拿大和西班牙建立了电弧防护性能测试实验室,其中加拿大Kinectrics是国际上最权威的电弧防护性能检测机构之一。但是国内没有专业的测试标准和测试机构,不能快速准确地评判防电弧面料的防护性能。为了解决防电弧服电弧防护性能直接评价费用高、测试周期长等问题,有必要从数学的角度,结合织物的基本物理性能,探究织物的基本物理性能对其防护性能的影响,建立芳纶粘胶织物EBT值防护等级的评价方法,方便快速、科学的评价以芳纶粘胶纤维为主成份的防电弧织物的EBT值防护等级,为我国电力行业防电弧服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芳纶粘胶织物EBT值防护等级的评价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芳纶粘胶织物EBT值防护等级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芳纶粘胶织物EBT值的评估指标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30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