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无人值守安全巡检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3597.6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4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鲸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06 | 分类号: | G08B17/06;G08B17/10;G08B17/12;G08C17/02;A62C31/00;A62C37/00;B66B5/02;G07C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1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无人 值守 安全 巡检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无人值守安全巡检系统,涉及安全巡检系统技术领域。该室内无人值守安全巡检系统,包括:登检测系统,所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室内有无火灾,且检测装置使用运动机器人携带,决策系统,所述决策系统用于进行快速反应,将整栋楼的消防系统进行启动,所述决策系统与检测系统通过无线区域网信号连接。本发明,在控制电梯运行的时候,重力感应模块感应电梯内部的重力,无人员,解决模块直接控制关闭模块直接关闭电梯,有的人情况下,通风进行关闭,电梯立刻停靠在最近的楼层,人员离开电梯,关闭模块直接关闭电梯,消防通道模块打开,使人员可以在楼层内部的消防通道离开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巡检系统技术领域,特别的为一种室内无人值守安全巡检系统。
背景技术
巡检系统是一种监督巡逻、巡检过程的装置,随着政府、社区和各行各业对巡逻、巡检工作的重视,电子巡更市场也在不断拓展,为了防止意外、确保安全,现代社会的许多场合都需要对一定区域进行周而复始的巡检。在巡检系统诞生以前,对于巡检的监督主要是靠纸笔签到完成,这就存在代签、补签无据可查的问题。电子巡更是一种通过人脸识别和精准定位等移动识别技术,将巡检工作中的信息自动准确记录下来的管理系统,它的出现,是对巡逻、巡检过程监控手段的进步。
现有的巡检系统,在使用的时候,巡检的效果非常的,而且在做出相对应的措施非常的及时,凡是现有的巡检系统在使用的时候,都是控制楼层的喷水头、防火门等,防火的装置,但是电梯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旦发生火灾,不能乘坐电梯,现有的巡检系统没有对电梯做出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无人值守安全巡检系统,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室内无人值守安全巡检系统,包括:
检测系统,所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室内有无火灾,且检测装置使用运动机器人携带;
决策系统,所述决策系统用于进行快速反应,将整栋楼的消防系统进行启动,所述决策系统与检测系统通过无线区域网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系统包括红外探测模块、温度感应模块、烟雾感应模块、数据记录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报警模块、无线发送模块和改变方向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探测模块用于对外界红外光辐射产生响应,并且将红外光辐射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模块,所述红外探测模块用于感应系统周围的温度,并将温度进行传输给数据处理模块,所述烟雾感应模块用于感应系统周围的烟雾情况,并将烟雾情况传输给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将红外探测模块、红外探测模块和烟雾感应模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做出处理,判断有无火情,所述数据记录模块进行记录巡检的数据,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将火情发出警报的信号,所述无线发送模块将火情发送给决策系统,所述改变方向模块用于报警模块发出警报的时候,将改变运动机器人的运动方向,向无火情的地方进行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探测模块、温度感应模块和烟雾感应模块均通过导线与数据处理模块电信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数据记录模块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报警模块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报警模块与无线发送模块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报警模块与改变方向模块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决策系统包括无线接收模块、数据分散模块、喷水模块、防火门模块、通风管道模块和电梯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火情,所述数据分散模块用于将火情进行分散,分散给控制不同防火功能的模块,所述喷水模块用于控制室内的喷淋头进行喷水,所述防火门模块用于控住楼层防火门的开关,所述通风管道模块用于控住整个楼层的通风管道的开关,所述电梯模块用于控制整栋楼的电梯运行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鲸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鲸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35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