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抑酸剂、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4206.2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2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熊超杰;郭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7/10 | 分类号: | C07F7/10;H01M10/0525;H01M10/05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5 | 代理人: | 郭栋梁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抑酸剂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抑酸剂、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所述抑酸剂包括如下所示结构的化合物A或化合物B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申请的抑酸剂能够与水、HF反应,并与Lewis酸PF5配位络合,从而能够充分降低电解液中的水和HF含量。此外,根据本申请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包含六氟磷酸锂、有机溶剂和上述抑酸剂,相对于未添加上述抑酸剂的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在添加上述抑酸剂并密封放置后,能够有效降低其中的水和HF的含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抑酸剂及包含该抑酸剂的电解液、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其主要依靠锂离子(Li+)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中,Li+从正极脱嵌,经由电解质嵌入负极,使得负极处于富锂状态,实现电能至化学能的转化,而放电过程则正好相反。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3C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领域。在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是唯一与正极、负极、隔膜都相接触的材料,其对电池的比容量、工作温度范围、循环效率及安全性能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用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通常是将锂盐LiPF6溶于环状和线性碳酸酯混合溶剂中得到的1mol/L的溶液。然而,上述有机溶剂中不可避免地会含有微量的水分,而电解液则对水分的存在极其敏感,其原因就主要在于其所含的LiPF6对水高度敏感,在水含量极低(<10ppm)情况下,LiPF6都会与之反应,生成氟化氢(HF)等酸性化合物。而HF对锂离子电池是非常不利的,其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会溶解固体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Interface,SEI)膜,例如,与SEI膜中的Li2CO3反应生成LiF,不仅破坏SEI膜的稳定性和致密性,同时增大电极界面的阻抗。此外,HF还会与电池正极材料反应,造成正极材料中金属离子的溶出,破坏材料结构。
另外,LiPF6还会自身分解产生微量的PF5。热失效研究显示,在PF5的作用下,SEI膜会在60~135℃的中等温度范围内发生分解,从而加速SEI膜的增厚和增加电池极化的程度。此外,SEI膜的分解反应也还包括酸催化反应,例如,强Lewis酸PF5会催化Li2CO3、烷基碳酸锂分解,产生气体或可溶性的有机物,从而导致SEI膜的多孔化。
由此可见,PF5和HF对于电池性能均有极大的损害,然而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能够有效抑制电解液中PF5的活性,以及降低HF的含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抑酸剂、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能够降低电解液中氢氟酸的含量,抑制电解液中PF5的活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抑酸剂,所述抑酸剂包括如下所示结构的化合物A或化合物B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包含六氟磷酸锂(LiPF6)、有机溶剂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酸剂。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抑酸剂在所述电解液中的质量含量为0.005wt%~0.05wt%。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抑酸剂在所述电解液中的质量含量为0.01wt%~0.03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42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防安全防火灾情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具有可调式磨削机构的沥青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