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感部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4308.4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7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宫本昌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F27/24 | 分类号: | H01F27/24;H01F27/30;H01F27/2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王海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 部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感部件。在将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感1个芯片化的电感部件中,提高高频区域的阻抗。在将卷芯部(12)的长边方向上的单位长度的线(17)的匝数设为卷绕密度时,线(17)的卷绕密度彼此不同的多个电感区域(L1~L3)沿卷芯部(12)的长边方向排列,卷绕密度相对较低的低密度电感区域(L3)位于被卷绕密度相对较高的第一高密度电感区域(L1)和第二高密度电感区域(L2)夹持。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10927404.9,申请日为2017年9月27日,发明名称为“电感部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电感部件相关的发明,特别是与具有在芯的卷芯部上卷绕有线的构造的卷线型电感部件相关的发明。
背景技术
例如,如日本特开2004-363178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卷线型电感部件具有在由磁性体构成的芯的卷芯部上卷绕有线的构造。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感部件基本上在一个芯中构成一个电感。
卷线型电感部件的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如图5所示,在电感部件的等效电路中除了作为基本要素的原本的电感L之外,相对于电感L并联增加由在被卷绕的线的线间所产生的分布电容(杂散电容)等带来的电容C。此外,实际上,在电感部件的等效电路中,还放入有串联/并联电阻,但是为了更容易理解说明,在图5中省略了电阻的图示。
在这样的电感部件中,电感L值较大的,通常作为上述的分布电容的等效并联电容C值也较大。即,电感L值较大是指线并行的长度较长的意思,这还意味着对于等效并联电容C值而言电容器电极的平行长度较长,电容器电极的对置面积较大的意思,其结果是,等效并联电容C值变大。因此,在电感L值较大的电感部件中,低频阻抗较高,但高频阻抗变低。换言之,在低频中特性良好的,在高频中的特性不佳。
因此,在宽带中需要具备良好的特性的情况下,考虑如下方法:准备L值较大的电感部件和L值较小的电感部件,并将它们串联连接,从而在整体上进行宽带化。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232988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宽带偏置电路:其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与增幅电路连接,并且供给直流的偏置电流,其中,上述增幅电路对使用规定的频带的宽带的高频信号进行增幅。该宽带偏置电路具备与增幅电路的输入侧的连接点以及输出侧的连接点中的至少一方串联连接的3段以上的电感。在专利文献2的第0005以及0008段中记载了能够使用这样3段以上之类的多个电感来对应宽带的信号,并且,在专利文献2的第0034和0044段以及权利要求2中记载了将上述3段以上的电感中的最接近高频线侧的连接点的第一段电感的L值设为最小,将低频线(或者直流线)、即电源侧的第二段及第二段之后的电感的L值设为彼此相同或依次增大。
在图6中以俯视图示意性地表示根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作为电感部件的三个芯片电感1~3经由铜箔焊垫4以及5串联连接,并安装于高频线6与低频线7的分支部的状态。
在高频线6中流过例如数GHz以上的高频信号。另一方面,在低频线7中流过例如电源电流那样的低频(或者直流)电流。而且,芯片电感1~3发挥阻止高频信号进入低频线7,或反过来阻止低频(或者直流)电流进入高频线6的作用。
这里,在三个芯片电感1~3中,芯片电感3具有最小的L值,芯片电感1和2具有更大的L值,在芯片电感1与芯片电感2之间,若设为芯片电感2具有比芯片电感1更小的L值,则具有最小的L值的芯片电感3最接近高频线4,接着以芯片电感2、芯片电感1的顺序串联连接。这被认为是由于在高频线6中通过高频信号,因此若将不与高频对应的电感、即具有较大的L值的芯片电感1靠近高频信号,则会产生绝缘的恶化等、意想不到的结果,且被视为合理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631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32988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43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