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子外可调式调温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4350.6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4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路昕;盛誉;凌乃阳;陈雪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马倩 |
地址: | 3001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调式 调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子外可调式调温板,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于套筒内侧的均为环形的下调温板、中调温板和上调温板,所述下调温板与套筒内侧下端固定连接,中调温板通过轴向设置的滑轨安装于下调温板内侧,所述上调温板通过滑轨安装于套筒内侧上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试验过程中可调节的转子外调温板,在机器运行过程中调节转子外不同轴向位置的黑度系数,避免了调温板优化试验反复启停的操作步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旋转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外可调式调温板。
背景技术
调温板是转子外的一种功能部件,其功能主要是利用表面黑度系数与转子外其它部件的差异,调节转子内热量沿轴向的传递过程,达到调节转子侧壁温度分布的目的,进而影响转子内气体流动状态。
现有的转子外调温板在试验过程中不可调节,当进行同一台或多台机器调温板优化试验时,需要加工多种尺寸的调温板,并且每改变一次调温板长度或位置都需要经历停机、拆机、重新安装和再次启动试验的过程,这种方法不仅引入了机器反复启停的误差,而且试验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子外可调式调温板。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转子外可调式调温板,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于套筒内侧的均为环形的下调温板、中调温板和上调温板,所述下调温板与套筒内侧下端固定连接,中调温板通过轴向设置的滑轨安装于下调温板内侧,所述上调温板通过滑轨安装于套筒内侧上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调温板的轴向高度为转子高度的1/5~1/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调温板的轴向高度≤下调温板的轴向高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调温板沿轴向于下调温板下端到上端的高度范围内自由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调温板的厚度小于功能部件与套筒之间间隙的距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调温板的轴向高度小于转子高度的1/3,且其轴向高度小于功能部件的轴向高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调温板沿轴向于套筒上端到功能部件下端的高度范围内自由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调温板、中调温板和上调温板的表面黑度系数大于0.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筒与转子共轴线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筒的内表面黑度系数为0.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试验过程中可调节的转子外调温板,在机器运行过程中调节转子外不同轴向位置的黑度系数,避免了调温板优化试验反复启停的操作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转子外可调式调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转子外可调式调温板对转子壁面的调温效果图。
其中:
1 下调温板
2 中调温板
3 上调温板
4 套筒
5 转子
6 功能部件。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转子外可调式调温板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未经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43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