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承载力建筑打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4490.3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9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轶;李菊连;梁明;杨飔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晨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00 | 分类号: | E02D7/00;E02D7/08;E02D13/04;E02D13/06;E02D13/10;E02D5/60;E02D3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载力 建筑 打桩 方法 | ||
1.一种高承载力建筑打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预制管桩(1),将桩尖(3)焊接于桩体(2)上,在桩尖(3)表面涂刷防锈涂层,在桩体(2)表面涂刷环氧沥青涂层;步骤二,安装,将管桩(1)竖直吊起并将管桩(1)与桩锤(5)下端的保持座(10)固定,在地面组装定位支架(15),使得桩体(2)下端的桩尖(3)竖直穿过定位支架(15)抵接在地面上;步骤三,沉桩,将桩锤(5)持续落下下砸至保持座(10)上端,使得保持座(10)带动桩体(2)逐渐沉入地面;步骤四,接桩,当桩体(2)沉桩至上端突出于地面1米-1.2米时,在桩体(2)的上端焊接固定另一根同直径的桩体(2),两根桩体(2)的轴线偏差不超过2mm;步骤五;送桩,将上半部分桩体(2)的顶部固定在保持座(10)下端,通过桩锤(5)送入地面;步骤六,截桩,将桩体(2)暴露于底面部分切断成相同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承载力建筑打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保持座(10)下端开设有供所述桩体(2)上端间隙插入的安装槽(12),所述桩体(2)上端开设有供所述桩锤(5)插入的锤击槽(11),所述保持座(10)于所述锤击槽(11)底壁开设有连通于所述安装槽(12)的沉头孔(14),所述桩体(2)顶部开设有供螺栓螺纹连接的安装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承载力建筑打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座(10)在所述安装槽(12)的底壁设置有弹性衬垫(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承载力建筑打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定位支架(15)包括部分竖直插接于地面内的支撑腿(16)以及位于所述支撑腿(16)上端的支撑台(17),所述支撑台(17)上端设置有水平仪(18),所述支撑台(17)侧端设置有定位板(19),所述定位板(19)中部开设有供所述管桩(1)竖直插入的定位孔(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承载力建筑打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9)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台(17)侧端,所述定位板(19)上在所述定位孔(22)一侧开设有供所述水平仪(18)插入的防护长槽(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承载力建筑打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保持座(10)的上端在所述桩锤(5)的两侧设置有呈竖直状的导柱(7),所述桩锤(5)的两侧端开设有供所述导柱(7)插入滑移的滑孔(9)。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承载力建筑打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9)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台(17)侧端的定位座(20)以及滑移插接于所述定位座(20)远离所述支撑台(17)一侧端的两块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相互靠近的一端内嵌有磁吸片(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承载力建筑打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下半所述桩体(2)的顶部周侧设置有多片定位支板(25),所述定位支板(25)的内侧端平齐于所述桩体(2)的侧壁,多片所述定位支板(25)的中部围成供上半所述桩体(2)下端插入的定位槽(2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承载力建筑打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板(25)一侧端设置有固定端头(28),所述定位支板(25)的另一侧端设置有与相邻所述定位支板(25)上所述固定端头(28)相对应的固定片(27),所述固定片(27)上穿设有固定螺栓(30),所述固定端头(28)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螺栓(30)螺纹穿入的固定螺纹孔(2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承载力建筑打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两所述桩体(2)焊接后静置10-15min,对两所述桩体(2)的连接处涂刷环氧沥青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晨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晨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449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套包装机用扣小耳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率精密注塑件生产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