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孔灌注桩砼灌面标高高精度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4547.X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0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其华;何鹏;杨玩明;戈讯;韩刚;李慧生;经明;赵跃亭;刘宁生;李演;许丁亮;宋晓荣;王学谦;宿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G01S1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孔 灌注 桩砼灌面 标高 高精度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孔灌注桩砼灌面标高高精度测量方法,包括超声波探头固定装置、超声波测量分析装置、测量手段及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所述超声波测量分析装置由超声波探头固定装置捆绑于混凝土导管上,混凝土按标准施工程序由混凝土导管灌入钻孔灌注桩中,孔中液面随之上升,超声波探头随不同介质测得不同超声波信号,当超声波探头检测到混凝土时,超声波信号处理仪依据波形、幅值作为判据会发出预警,实现工程中混凝土灌注桩砼灌面标高检测预警。本发明通过超声波法对钻孔灌注桩进行分层,可以解决传统的测量装置测量不精准、不同步的问题,可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节约成本,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钻孔灌注桩砼灌面标高高精度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各类房屋、桥梁和大型码头越来越多。钻孔灌注桩以其适用地基范围广、施工噪音和经济优越性等优点成为目前建筑行业中最常使用的基础形式之一。由于钻孔灌注桩在灌注的过程中,混凝土灌注面的上方存在泥浆和浮浆,这就造成了整个灌注过程是不可视的,人们对混凝土灌注高程无法确定,混凝土灌注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施工现场多采用超灌施工,即混凝土灌注标高超出设计标高,待基坑开挖后凿去桩头。目前,过量灌注混凝土的现象屡见不鲜,其结果造成了大量混凝土材料的浪费,工程成本的增加。
目前,国内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多采用测绳悬挂重物的方式,凭借现场施工人员的手感来判定砼灌面的高程,但是人为因素、泥浆比重和孔底沉渣等都会对测绳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该方法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尤其是在浮浆层厚度较大且浮浆密度较大的情况下,该种方法会造成巨大的测量误差。同时,该测量方法也会无形地消耗工人的体力和正常的施工时间,难以满足灌注桩连续灌注施工的要求。为了使建筑材料能够物尽其用,减少材料的浪费,为了满足国内工程界的实际需求,发明一种使用方便的钻孔灌注桩砼灌面标高高精度测量方法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孔灌注桩砼灌面标高高精度测量方法,解决了现有的钻孔灌注桩砼灌面标高高度测量装置测量不够精确、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钻孔灌注桩砼灌面标高高精度测量方法,具体测量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测量人员在现场施工员允许后进场,同现场施工人员沟通注意事项,并进行现场安全检查;
步骤二:根据施工要求将钻孔灌注桩砼灌面标高高精度检测装置捆绑于混凝土导管准确位置,准确位置应在混凝土导管最高限定点时,混凝土导管上对应砼灌面设计标高处;
步骤三:开启超声波检测装置监测数据,混凝土按标准施工程序由混凝土导管灌入钻孔灌注桩中,孔中液面随之上升,超声波探头随不同介质测得不同超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由防水耐磨数据线传递至超声波信号处理器 WSD-3数字声波仪中,由编写好的程序对信号加以处理、分析,对不同介质层进行区分;
步骤四:测量人员实时监控超声波波形数据变化,随着不同介质液面上升,超声波波形图及超声波幅值会产生相应变化,当超声波探头检测到混凝土层时,检测装置会发出预警,由测量人员向提示施工人员上提混凝土导管;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直至混凝土导管达到最高限定位点,既钻孔灌注桩砼灌面标高高精度检测装置处于砼灌面设计标高处,由测量人员向施工人员提示停止灌注混凝土;
步骤六:测量人员利用超声波信号处理器WSD-3数字声波仪自带分析程序对当前所测超声波数据分析,确认砼灌面标高已达到设计砼灌面标高后,方可拔出混凝土导管;
步骤七:回收钻孔灌注桩砼灌面标高高精度检测装置,拆卸超声波发射探头、超声波接收探头并清洗后装箱。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探头包括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且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与数字声波仪之间通过通讯线相连,且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固定间距 4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45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