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机及其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4930.5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3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韩坤;谢子敬;霍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黎坚怡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及其 佩戴 状态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耳机及其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输出音频;在开启耳机的降噪功能的状态下获取耳机所处环境的第一频响曲线,且在关闭耳机的降噪功能的状态下获取耳机所处环境的第二频响曲线;判断第一频响曲线和第二频响曲线的差异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判定耳机处于正确佩戴状态;若否,则判定耳机未处于正确佩戴状态。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提高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及其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耳机等扬声设备通常搭载有相应的降噪算法,以提高其所播放音频的音质,使得用户能够享受更为优质的听音体验。耳机的音质以及降噪算法的降噪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耳机的佩戴情况。
然而,目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其通常利用耳机内置的麦克风检测耳机和耳道形成的腔体中音频变化情况来判断耳机是否正确佩戴。但是,耳机的喇叭和麦克风均存在一定的设计公差,即喇叭所播放音频的声压和麦克风所采集音频的声压均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将会叠加而体现在麦克风所采集的音频上,即麦克风所采集音频的声压存在误差,这会大大影响麦克风所捕捉音频变化情况的精度,导致无法准确判断耳机的佩戴状态,致使目前耳机的音质以及降噪算法的降噪效果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耳机及其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能够提高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准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输出音频;在开启耳机的降噪功能的状态下获取耳机所处环境的第一频响曲线,且在关闭耳机的降噪功能的状态下获取耳机所处环境的第二频响曲线;判断第一频响曲线和第二频响曲线的差异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判定耳机处于正确佩戴状态;若否,则判定耳机未处于正确佩戴状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控制器、扬声器以及麦克风,控制器分别耦接扬声器和麦克风,控制器用于控制扬声器输出音频;控制器还用于在开启耳机的降噪功能的状态下控制麦克风获取耳机所处环境的第一频响曲线,且在关闭耳机的降噪功能的状态下控制麦克风获取耳机所处环境的第二频响曲线;控制器还用于判断第一频响曲线和第二频响曲线的差异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若是,则判定耳机处于正确佩戴状态;若否,则判定耳机未处于正确佩戴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及其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在开启耳机的降噪功能的状态下获取耳机所处环境的第一频响曲线,且在关闭耳机的降噪功能的状态下获取耳机所处环境的第二频响曲线,并通过判断第一频响曲线和第二频响曲线的差异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来判断耳机是否处于正确佩戴状态。其中,比较第一频响曲线和第二频响曲线的差异,可以规避耳机的扬声器以及麦克风的公差对检测结果准确度的影响。可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较为准确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方式,能够提高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准确度,进而有利于改善耳机的音质以及降噪算法的降噪效果,使得用户能够拥有良好的听音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图1是本发明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耳机处于正确佩戴状态以及耳机未处于正确佩戴状态的频响曲线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49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产品顶出机构
- 下一篇:一种逐层减薄少层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