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6395.7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9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50 | 分类号: | H04W12/50;H04W12/06;H04W76/11;H04W76/40;H04W8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洋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系统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终端,方法包括:接收终端与智能设备的连接指令;智能设备与终端上登录的用户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终端为可用于登录用户信息的任意一个终端;响应连接指令,根据获取的连接标识与智能设备进行连接;其中,连接标识为智能设备与登录用户信息的任意一个终端完成配对生成的配对信息。本申请不管用户在何种终端上进行连接,都可以基于用户信息与智能设备的对应关系,获得该用户信息绑定的智能设备的连接标识,从而根据该连接标识完成连接,不需要重复执行配对过程,简化了连接过程,提高了连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设备(例如无人机、无人车等)与终端(例如手机、遥感器等)之间建立好绑定关系之后,即可实现通过终端管理智能设备的效果。
目前,相关技术中实现智能设备与终端绑定的操作方式较为繁琐,即一旦用户更换终端,就需要重新执行更换终端与智能设备进行配对操作,然后根据配对后配对过程生成的密钥建立连接,较为繁琐和复杂,降低了连接效率,不利于智能设备的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能够简化终端与智能设备的连接流程,提高连接效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与智能设备的连接指令;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终端上登录的用户信息具有关联关系;所述终端为可用于登录所述用户信息的任意一个终端;响应所述连接指令,根据获取的连接标识与所述智能设备进行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标识为所述智能设备与登录所述用户信息的任意一个终端完成配对生成的配对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与终端通过网络通信,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信息,获取所述终端上登录的用户信息对应的智能设备的连接标识;其中,所述终端为可用于登录所述用户信息的任意一个终端;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包含所述用户信息;所述连接标识为所述智能设备与登录所述用户信息的任意一个终端完成配对生成的配对信息;将所述连接标识发送给所述终端。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与智能设备的连接指令;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终端上登录的用户信息具有关联关系;所述终端为可用于登录所述用户信息的任意一个终端;处理模块,用于响应所述连接指令,根据获取的连接标识与所述智能设备进行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标识为所述智能设备与登录所述用户信息的任意一个终端完成配对生成的配对信息。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与终端通过网络通信,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信息,获取所述终端上登录的用户信息对应的智能设备的连接标识;其中,所述连接标识为所述智能设备与登录所述用户信息的任意一个终端完成配对生成的配对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连接标识发送给所述终端。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系统,包括服务器、终端和智能设备;所述服务器,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信息,获取所述终端上登录的用户信息对应的智能设备的连接标识;其中,所述终端为可用于登录所述用户信息的任意一个终端;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包含所述用户信息;所述连接标识为所述智能设备与登录所述用户信息的任意一个终端完成配对生成的配对信息;将所述连接标识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与智能设备的连接指令;响应所述连接指令,根据获取的连接标识与所述智能设备进行连接。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63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