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终端息屏状态下指定应用唤醒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6846.7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8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那兴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掌酷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01 | 分类号: | G06F9/4401;G06F16/2458;G06F40/279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何耀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终端 状态 指定 应用 唤醒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息屏状态下指定应用唤醒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涉及指定应用的唤醒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够对唤醒软件进行合理筛选导致唤醒软件的准确率降低的技术问题,通过应用筛选单元对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的使用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对智能终端内的应用软件进行筛选,通过公式获取到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的筛选系数Xi,若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的筛选系数Xi≥筛选系数阈值,生成选中信号并将对应的应用软件标记为选中软件,随后将选中信号和选中软件发送至唤醒管理平台;对软件进行筛选,将用户经常使用的软件进行息屏唤醒,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质量,同时有效增强息屏唤醒的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定应用唤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终端息屏状态下指定应用唤醒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中已经能够安装各种各样的上网软件,同时移动终端的安全性能也越来越强,降低终端耗电一直是各种终端例如移动智能终端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移动终端的电池的使用时长问题,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移动终端的使用越来越便利,通过语音即可唤醒软件随后进行操作。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不能够对唤醒软件进行合理筛选,导致唤醒软件的准确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终端息屏状态下指定应用唤醒系统及方法,通过应用筛选单元对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的使用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对智能终端内的应用软件进行筛选,通过公式获取到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的筛选系数Xi,将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的筛选系数Xi与筛选系数阈值进行比较:若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的筛选系数Xi≥筛选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应用软件筛选系数高,生成选中信号并将对应的应用软件标记为选中软件,随后将选中信号和选中软件发送至唤醒管理平台;对软件进行筛选,将用户经常使用的软件进行息屏唤醒,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质量,同时有效增强息屏唤醒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息屏状态下指定应用唤醒系统,包括唤醒管理平台、应用筛选单元、唤醒识别单元、能耗检测单元、用户评价单元、注册登录单元以及数据库;
所述应用筛选单元用于对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的使用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对智能终端内的应用软件进行筛选,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的使用信息包括次数数据、频率数据以及时长数据,次数数据为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全天的使用次数,频率数据为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全天的使用频率,时长数据为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全天的单次平均使用时长,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讲智能终端内的应用软件标记为i,i=1,2,……,n,n为正整数,具体分析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S1:获取到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全天的使用次数,并将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全天的使用次数标记为Ci;
步骤S2:获取到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全天的使用频率,并将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全天的使用频率标记为Pi;
步骤S3:获取到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全天的单次平均使用时长,并将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全天的单次平均使用时长标记为Si;
步骤S4:通过公式获取到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的筛选系数Xi,其中,a1、a2以及a3均为比例系数,且a1>a2>a3>0,β为误差修正因子,取值为2.032125;
步骤S5:将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的筛选系数Xi与筛选系数阈值进行比较:
若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的筛选系数Xi≥筛选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应用软件筛选系数高,生成选中信号并将对应的应用软件标记为选中软件,随后将选中信号和选中软件发送至唤醒管理平台;
若智能终端内应用软件的筛选系数Xi<筛选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应用软件筛选系数低,生成未选中信号并将对应的应用软件标记为未选中软件,随后将未选中信号和未选中软件发送至唤醒管理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掌酷软件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掌酷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68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