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参数空间包络的装配公差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7591.6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1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罗晨;聂家齐;周怡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G06F111/04;G06F1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郝雅洁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参数 空间 包络 装配 公差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参数空间包络的装配公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立待装配两工件外围Bezier参数空间,并采用外围Bezier参数空间控制点描述工件模型以及初始变形;
步骤二:建立装配公差与外围Bezier参数空间控制点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型;
步骤三:建立以外围Bezier参数空间控制点为参数、装配曲面间隙无嵌入并满足间隙公差要求的约束条件、最大化控制点变化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问题;
步骤四: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并将外围Bezier参数空间控制点变化转化为装配零件的公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参数空间包络的装配公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关系模型如式(3)、式(4)所示:
[S1(u1,v1,w1)+αt-S2(u2,v2,w2)]·n2(u2,v2,w2)≥0 (3)
[S1(u1,v1,w1)+αt-S2(u2,v2,w2)]·n2(u2,v2,w2)≤tol (4)
其中,S1(u1,v1,w1)、S2(u2,v2,w2)分别表示平面工件S1、平面工件S2,α为移动工件S1相对于固定工件S2沿着装配方向的移动距离;t是装配方向,n2(u,v,w)是工件S2的法向;tol是装配公差,即两工件之间的间隙;
若两工件的外围参数相同,所述关系模型写为矩阵形式:
其中,
A是包含了Bernstein基函数和工件在采样点上法向的矩阵,aij为第i个采样点、第j个控制点对应的Bernstein基函数,[n11 n12 n13,…,nh1,nh2,nh3]表示S2(u2,v2,w2)上每个点的法向量;h表示采样点的个数,NP表示控制点的个数;
其中,分别表示工件S1和工件S2的控制点在装配方向上的变化量,ΔP表示两变化量之间的差值:
若两工件的外围参数不同,所述关系模型写为矩阵形式:
其中A1是移动工件S1装配平面的A矩阵,A2是固定工件S2装配平面的A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参数空间包络的装配公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两工件的外围参数相同时,S2是固定工件不变,S1工件的变形通过ΔP表示,即目标函数是最大化ΔP,将式(5)作为约束:
s.t.0≤B[ΔP α]≤tol
|α|≤tol (7)
其中
两工件的外围参数不同时,S2是固定工件不变,S1工件的变形通过表示,即目标函数是最大化将式(6)作为约束:
|α|≤tol (8)
l、m、n分别是外围参数空间各方向上的控制点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参数空间包络的装配公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NSGA-II算法求解式(7)或式(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759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WSN-LatLRR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绳绳弹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