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联烯类化合物双磺酰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7926.4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4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国;曹夕阳;李祥;张贵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17/14 | 分类号: | C07C317/14;C07C315/00;C07C3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张雪 |
地址: | 45300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烯类 化合物 双磺酰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联烯类化合物双磺酰化的方法。以1‑苯基丙二烯和苯磺酰碘为原料,用叔丁醇钠、1,10‑菲罗啉为碱,1,2‑二氯乙烷为溶剂,在氮气条件下加热反应,一步即可制得3‑苯基‑1,2‑二苯磺酰基‑2‑丙烯类化合物。反应结束后,经冷却、中和、柱层析分离操作,即可得到纯度较高的3‑苯基‑1,2‑二苯磺酰基‑2‑丙烯类化合物。反应步骤仅有一步,过程简单;原料都是价廉易得的化学化工品;反应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具有操作简单、官能团兼容性好、区域选择性好、产品产率高等优点,这些优点有利于该发明方法应用工业的绿色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烯类化合物双磺酰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含硫化合物在有机、生物和材料化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乙烯砜是有机合成中用途广泛的组成部分和方便的中间体,也是许多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中的重要基团。目前,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乙烯砜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从合成策略上看,可以将这些方法分为三类:一类是通过带卤素的不饱和烷烃与硫醇化合物反应,进一步氧化生成不饱和砜化合物。比如文献VanZanten,A.;Mullaugh,K.;Harrington,R.;Kiefer,A.;Carlson,D.;Mastarone,D.;Lipchik,C.;Murphree,S.S.Synthesis 2004,16,2611–2613.;Sato,K.;Hyodo,M.;Aoki,M.;Zheng,X.-Q.;Noyori,R.Tetrahedron,2001,57,2469-2476.;Alonso,D.A.;Nájera,C.;Varea,M.TetrahedronLett.2002,43,3459-3461.;Kazmaier,U.;Wesquet,A.Synlett 2005,8,1271-1274.;Wu,Z.;Shen,R.;Ren,L.;Huang,X.Synthesis 2005,13,2171-2175.等采用的就是先生成硫醚化合物然后通过氧化剂氧化生成不饱和芳基化合物的策略。
第二类是通过丙二烯类化合物与磺酰基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不饱和砜类化合物。文献Truce,W.E.;Heuring,D.L.;Wolf,G.C.;J.Org.Chem.1974,39,238-244.;PadwaA.;Kline D N.;Norman B H.;Tetrahedron Lett,1988,29,265–268.;El Gueddari,F.;Grimaldi,J.R.;Hatem,J.M.Tetrahedron Lett.1995,36,6685-6688.;Kang,S.K.;Seo,H.W.;Ha,Y.H.;Synthesis.2001,9,1321-1326.;Hampton C S.;Harmata M.;J.Org.Chem.2015,80,12151-12158.;Zhiyuan Huang,Aiwen Lei.;Org.Lett.2016,18,3940-3943.;Ning Lu.;Zhiguo Zhang.;Org.Lett.2018,20,4318-4322.采用的就是这种策略。其中Hampton C S.;Harmata M.;J.Org.Chem.2015,80,12151-12158.报道了通过电子迁移生成了含有磺酰基团的1,4-丁二烯类化合物,以上文献通过两种底物的加成反应,在丙二烯化合物中引入磺酰基与卤素原子或其它基团。此类合成策略会用到金属催化剂,并且面临着产率低下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以及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关于丙二烯的双加成也有诸多报道,但并非是磺酰基的双加成,而是其他不同基团的加成反应,例如Kovachic,D.;Leitch,L.C.Can.J.Chem.1961,39,363-374.;Zhao,Z.;Murphy,G.K.Beilstein J.Org.Chem.2018,14,796-802.;Kippo,T.;Fukuyama,T.;Ryu,I.Org.Lett.2011,13,3864-3867.;Ma,S.;Ma,Z.Synlett 2006,2006,1263-1265.;Ma,Z.;Ma,S.Tetrahedron 2008,64,6500-6509.Ma,Z.;Zeng,R.;Fu,C.;Ma,S.Tetrahedron 2011,67,8808-8818.;Zhu,N.;Wang,F.;Chen,P.;Ye,J.;Liu,G.Org.Lett.2015,17,3580-3583.其中Zhao,Z.;Murphy,G.K.Beilstein J.Org.Chem.2018,14,796-802.在文章中报道了在丙二烯中引入两个氯原子的方法,但是其构型的选择性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师范大学,未经河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79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