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鼻整形术后定型用气动撑塞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8019.1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1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富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富财 |
主分类号: | A61F5/08 | 分类号: | A61F5/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芯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243 | 代理人: | 郭莹 |
地址: | 810699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形 术后 定型 气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鼻整形术后定型用气动撑塞,属于鼻整形领域,一种鼻整形术后定型用气动撑塞,通过充气或者充液的方式,使贯通塞可以适应鼻腔内壁的形状形成,从而对鼻腔实现适应性的支撑,相较于现有技术,其使用范围更广,适用性更强,对鼻腔的支撑效果更好,同时,在向本撑塞内充气或充液时,二者内的食用油可穿过滤油环片并与自润粘毛接触,使自润粘毛保持一定的湿润以及粘黏性,进而可以有效代替被贯通塞遮挡的鼻毛,在呼吸时,模仿鼻毛的作用,对空气中的小颗粒杂质进行拦截和吸附,进而有效保证呼吸系统的正常健康运行,另外,在充液时,液浮链上浮伸展,局部被点亮,便于工作人员对鼻腔情况进行检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鼻整形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鼻整形术后定型用气动撑塞。
背景技术
鼻子整形术即对鼻部进行整形的外科手术,是亚洲年轻化注射中心整形外科手术中最普遍的手术之一。鼻子整形术可以缩小或增加您鼻子的大小,改变鼻头或鼻梁的形状,使外扩的鼻翼变窄,或者改变您的鼻子和上嘴唇之间的三角区域。
另外,它还可以校正鼻部的天生缺陷或伤害,甚至有助于减轻一些呼吸问题。通过隆鼻术(使用国内外各种品牌的组织代用品或自体材料)及圆鼻头、宽鼻、歪鼻、朝天鼻、驼峰鼻等综合矫治,来使您的面部更具立体感。有关鼻子的整形美容术,统称为鼻成形术(rhinoplasty),是改善外观最为显著的整形外科手术之一。
在对鼻子形状进行整形后,往往容易因意外发生鼻腔粘黏,甚至易发生鼻局部塌陷,因而现有技术中,在术后一段时间内,通常通过鼻腔支架对鼻腔进行支撑,但是现有技术中鼻腔支架,一般只是根据成人以及儿童具有尺寸分类,然而不同的人往往鼻腔的大小存在较大的尺寸差异,导致现有鼻腔支架在使用时,存在较大使鼻腔被撑开而不舒适的情况,也存在较小导致支架易脱落松动,难以起到支撑效果。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整形术后定型用气动撑塞,它通过充气或者充液的方式,使贯通塞可以适应鼻腔内壁的形状形成,从而对鼻腔实现适应性的支撑,相较于现有技术,其使用范围更广,适用性更强,对鼻腔的支撑效果更好,同时,在向本撑塞内充气或充液时,二者内的食用油可穿过滤油环片并与自润粘毛接触,使自润粘毛保持一定的湿润以及粘黏性,进而可以有效代替被贯通塞遮挡的鼻毛,在呼吸时,模仿鼻毛的作用,对空气中的小颗粒杂质进行拦截和吸附,进而有效保证呼吸系统的正常健康运行,另外,在充液时,液浮链上浮伸展,局部被点亮,便于工作人员对鼻腔情况进行检查。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鼻整形术后定型用气动撑塞,包括两个贯通塞以及连接在两个贯通塞上端部之间的鼻托扁管,所述鼻托扁管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鼻托扁管以及两个贯通塞相互连通,所述贯通塞包括内层的透明内层以及包裹在透明内层外的气动外层,所述透明内层与气动外层密封固定,所述透明内层和气动外层之间形成液动腔,所述液动腔内底端连接有液浮链,所述液动腔内顶端和内底端之间连接有滤油环片,所述透明内层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自润粘毛,所述自润粘毛端部嵌入至透明内层和滤油环片围成的空间,通过充气或者充液的方式,使贯通塞可以适应鼻腔内壁的形状形成,从而对鼻腔实现适应性的支撑,相较于现有技术,其使用范围更广,适用性更强,对鼻腔的支撑效果更好,同时,在向本撑塞内充气或充液时,二者内的食用油可穿过滤油环片并与自润粘毛接触,使自润粘毛保持一定的湿润以及粘黏性,进而可以有效代替被贯通塞遮挡的鼻毛,在呼吸时,模仿鼻毛的作用,对空气中的小颗粒杂质进行拦截和吸附,进而有效保证呼吸系统的正常健康运行,另外,在充液时,液浮链上浮伸展,局部被点亮,便于工作人员对鼻腔情况进行检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富财,未经李富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80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接触式掌纹智能识别系统
- 下一篇:一种打印用碳粉高沉降率的再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