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器及通信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8472.2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0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匡晓云;黄开天;杨祎巍;习伟;于杨;姚浩;弓羽箭;闫佳伟;韩辉;徐贵洲;焦进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4 | 分类号: | G06F9/54;G06F15/173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2 | 代理人: | 华冰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器 通信 方法 存储 介质 计算 设备 | ||
1.一种处理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包含多个处理器核,每个处理器核上均配置有mailbox驱动,所述方法包括:
源处理器核和目标处理器核分别初始化各自配置的mailbox驱动,其中所述mailbox驱动包括通信管道;
源处理器核调用mailbox驱动中的接口函数封装待发送消息;
源处理器核确定所述待发送消息的数据量大小,从预先生成的多个通信管道中确定与所述数据量大小对应的通信管道,其中,预先生成多个通信管道包括:预先生成多个不同大小、且大小均匀分布的通信管道,或者预先生成与待发送消息的数据量大小对应的多个通信管道;
将封装完毕的消息数据通过所确定的mailbox的通信管道写入指定寄存器,并生成对应于所述指定寄存器的消息指针;
源处理器核调用mailbox驱动中的中断发生器生成包含有所述消息指针和目的处理器核标识的中断请求,将所述中断请求发送至目的处理器核;
目的处理器核处理所述中断请求,根据所述中断请求中包含的消息指针从所述指定寄存器中读取所述消息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预先生成的多个通信管道中确定与所述数据量大小对应的通信管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预先生成与待发送消息的数据量大小对应的多个通信管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源处理器核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历史发送消息,确定每个历史发送消息的数据量大小;
根据多个历史发送消息的数据量大小生成多个数据区间;
确定落入各个数据区间的历史发送消息个数在所有历史发送消息个数中的占比;
根据该占比配置每一数据区间对应的通信管道数量在预设数量的通信管道中的占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ailbox驱动包括源处理器核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目的处理器核控制和状态寄存器,以及中断发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封装完毕的消息数据通过mailbox的通信管道写入指定寄存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处理器中包含的所有处理器核,针对每两个处理器核均配置一通信管道,并为每一通信管道配置一组寄存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每一通信管道配置一组寄存器包括:
确定每两个处理器核之间通过通信管道发送的多个历史消息数据的数据量大小;
针对所述数据量大小为所述通信管道分配一组寄存器,其中所述一组寄存器的大小足以存储预设比例的历史消息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封装完毕的消息数据通过mailbox的通信管道写入指定寄存器包括:
所述源处理器从预先配置的通信管道中确定针对源处理器核和目的处理器核配置的第一通信管道;
所述源处理器调用所述第一通信管道,以将封装完毕的消息数据写入所述第一通信管道对应的一组寄存器中。
7.一种处理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包含多个处理器核,每个处理器核上均配置有mailbox驱动,所述方法包括:
源处理器核和目标处理器核分别初始化各自配置的mailbox驱动,其中初始化所述mailbox驱动不包括预先生成通信管道;
源处理器核调用mailbox驱动中的接口函数封装待发送消息;
当源处理器核确定所述待发送消息的数据量大小之后,再触发mailbox生成与所述数据量大小对应的通信管道;
将封装完毕的消息数据通过所生成的mailbox的通信管道写入指定寄存器,并生成对应于所述指定寄存器的消息指针;
源处理器核调用mailbox驱动中的中断发生器生成包含有所述消息指针和目的处理器核标识的中断请求,将所述中断请求发送至目的处理器核;
目的处理器核处理所述中断请求,根据所述中断请求中包含的消息指针从所述指定寄存器中读取所述消息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847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