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智能隐身的自修复一体化电致变色仿生树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8551.3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1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贾春阳;汤晟玮;翁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155 | 分类号: | G02F1/155;G02F1/1516;G02F1/1514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吴姗霖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智能 隐身 修复 一体化 变色 仿生 树叶 | ||
1.一种用于智能隐身的自修复一体化电致变色仿生树叶,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树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叶脉仿生复合柔性透明导电电极层、自修复一体化变色层和叶脉仿生复合柔性透明导电电极层;其中,自修复一体化变色层包括:体积百分比为45~55%的聚乙烯醇水凝胶、体积百分比为23~27%的具有自修复性能物质、体积百分比为18~22%的变色活性物质及电解质溶液、体积百分比为4~6%的交联引发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隐身的自修复一体化电致变色仿生树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水凝胶的配方为:质量百分比为80wt%~90wt%的水、8wt%~19wt%的聚乙烯醇、1wt%~2wt%的红外增反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智能隐身的自修复一体化电致变色仿生树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增反材料为二氧化钛或二氧化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隐身的自修复一体化电致变色仿生树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自修复性能物质的配方为:质量百分比为45wt%~65wt%的丙烯酸、30wt%~40wt%的水、5wt%~15wt%的铁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隐身的自修复一体化电致变色仿生树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活性物质及电解质溶液中,变色活性物质的浓度为5~500mmol/L,电解质的浓度为0.1~5mol/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智能隐身的自修复一体化电致变色仿生树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活性物质为在电压作用下由蓝色变为黄色或者无色的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电解质为四丁基高氯酸铵或者锂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隐身的自修复一体化电致变色仿生树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引发剂为0.05~0.2g/mL的过硫酸盐水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隐身的自修复一体化电致变色仿生树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脉仿生复合柔性透明导电电极层包括柔性衬底,以及附着于衬底之上的金属导电网格;所述叶脉仿生复合柔性透明导电电极层的厚度为10~5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智能隐身的自修复一体化电致变色仿生树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衬底为PET或PDMS,所述金属导电网格为金、银、铜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属构成的叶脉结构的导电网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855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