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底震源及海底探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8762.7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7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裴彦良;华清峰;刘晨光;张连成;李西双;闫克平;刘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1/22 | 分类号: | G01V1/22;G01V1/38;G01V1/18;G01V1/2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张媛媛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底 震源 探测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海底震源及海底探测系统。海底震源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承压仓、第二承压仓和第三承压仓;第一承压仓内设置有中央控制单元、水声通讯单元、子波记录单元;第二承压仓内设置有能量供给单元;第三承压仓内设置有地震波激发单元。海底探测系统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海底震源及海底地震仪。本发明提供的震源工作时位于海底,不需要调查船拖曳作业,不需要调查船提供能源,工作时被置放于海底,工作后可被回收,在海底激发地震波,避免了地震波激发后在海水中远距离传播导致的能量损失,提高了地层穿透深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底震源及海底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海洋地震探测通常是将声波激发系统(震源1)用调查船拖拽于海面,结构参考图1。震源系统包括拖拽震源1和室内系统。拖拽震源1发射的声波经过海水传播并经海底反射后被海底地震仪(OBS)2接收采集,经过计算系统进一步计算、成图来分析判断海底地质情况。
现有技术中的地震探测系统存在以下不足:由于采用的为拖拽式的探测方式,深海海域工作时,地震波传播路径长,海水对高频声波的大幅度衰减,常规海面震源系统对深海地层的探测分辨率,难以满足深海大洋精细地震探测需求。通常,声波在海水中单程传播损失为20logH,其中H为海水深度。对于1000m深的海水,声波在海水中单程传播损失约为60dB,海水深度越大则传播损失越大,严重影响探测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解决深海海域海洋地震探测分辨率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探测精度高的海底震源及海底探测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海底震源,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海底震源,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承压仓、第二承压仓和第三承压仓;
中央控制单元:设置在第一承压仓内;
水声通讯单元:设置在第一承压仓内,与海面控制端连接,接收海面控制端对海底震源的控制信号,进一步与中央控制单元,以及,除所在震源外的其他海底震源通信;
子波记录单元:设置在第一承压仓内,用于采集记录海底震源激发声波的近场子波信号;
能量供给单元:设置在第二承压仓内,与地震波激发单元、水声释放单元、中央控制单元连接,以为各单元供电;
地震波激发单元:包括脉冲源和换能器,设置在第三承压仓内,与中央控制单元通信,输出激发地震波;
所述海面控制端被配置为可对海底震源进行数据重建。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声通讯单元包括水声换能器和调制解调器,所述水声换能器为收发合置换能器,所述调制解调器与水声换能器和中央控制单元通信,以对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和解析。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承压仓采用碳纤维材料制作。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北斗RDSS单元,设置在第一承压仓,与中央控制单元通讯。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能量供给单元包括储能电池及与储能电池连接的洋流电机。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震源进一步包括:
配重:与底座经释放单元连接,所述释放单元与中央控制连接,接收中央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以控制配重与底座之间的连接。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承压仓相对第一承压仓和第二承压仓位于靠近海底的位置。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一种海底探测系统,包括上述的海底震源,以及,若干个海底地震仪;所述海底震源和海底地震仪呈行排列,包括至少一个排列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87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