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织生产用的环保型污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8923.2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9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龙;李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龙龙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50;C02F1/56;C02F3/02;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路则谦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 生产 环保 污水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纺织生产用的环保型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污水通入过滤管中,通过过滤管中的粗过滤网过滤掉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杂物,再通过过滤管中的细过滤网过滤掉污水中的小颗粒杂质;B、将过滤后的污水通入调节池内,并向调节池内均匀撒入氢氧化钠,将污水中的PH值调节为4。该方法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较为理想,采用了微生物降解的方式,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降低水质出现二次污染的概率,而且可以对污水中的絮凝物进行及时清除,防止水体浑浊,从而保障了水质质量,该方法处理效率高、投入成本低,不会产生其他污染物,具备一定的市场推广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纺织生产用的环保型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纺织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污水,需要对这些污水进行处理后才能得以排放。
但是通过现有方法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不够理想,难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有效去除,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污水中的絮凝物较多,若不及时清除,也会造成水体浑浊,从而影响水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纺织生产用的环保型污水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生产用的环保型污水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纺织生产用的环保型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污水通入过滤管中,通过过滤管中的粗过滤网过滤掉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杂物,再通过过滤管中的细过滤网过滤掉污水中的小颗粒杂质;
B、将过滤后的污水通入调节池内,并向调节池内均匀撒入氢氧化钠,将污水中的PH值调节为4;
C、将调节池内的污水通入絮凝池中,并按照质量份数配置以下原料:高锰酸钾18~24份、碳酸钙2.2~2.8份、硫酸铝9~13份和聚丙烯酰铵0.6~0.9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后倒入反应釜中反应30~40min,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投入絮凝池中,持续搅拌1.5~2h后,并静置50min,然后将絮凝物与污水分离,并通过泵体将上层污水抽出;
D、将絮凝池中的上层污水抽至微生物池内,并按照质量份数投放82~88份的好氧菌和12~18份的厌氧菌,然后在絮凝池的池底通过制氧机不断通入氧气进行好氧反应;
E、将微生物池中经过好氧反应后的污水通入消毒池内,并加入过氧化氢,使污水中的过氧化氢浓度为0.4~0.8mmol/L,充分搅拌20~50min并静置1.5~3.5h后排放即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粗过滤网与过滤管之间以及细过滤网和过滤管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圈,所述粗过滤网位于细过滤网前侧处,所述粗过滤网和细过滤网之间的间距为1.5m。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E中的污水在排放前,还应向污水内均匀撒入氢氧化钠,并将污水中的PH值调节为7。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B中对污水的PH值进行调节时,还应通过PH测试计实时测试污水的PH值,当PH测试计所测的结果在误差为0.1~0.3之间时,便可停止氢氧化钠的添加。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应釜在对原料进行反应时,还应对原料进行搅拌,其中搅拌速度为800-1100r/min,搅拌过程中,还应将反应釜的温度控制在50~80℃。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C中絮凝物与污水的分离方法为:将厚度为0.2mm~0.5mm的滤膜放在污水上,将滤膜持续下压,下压的过程中,污水中的清水通过滤膜渗出,再通过泵体将滤膜上层的清水抽出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龙龙,未经张龙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89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