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发电系统离网并联的启动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9433.4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2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徐金城;耿后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陈颖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发电 系统 并联 启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发电系统离网并联的启动方法及系统,当新能源发电系统进入离网模式并达到预设启动条件时,建立发电子系统与负载之间的连接并确定电压给定初始值,在启动过程中基于预设固定电压幅度值以及预设变化电压幅度值对电压给定初始值进行电压调整,并在启动过程中保证与发电子系统并联的目标发电子系统在并联时刻的电压给定值,与发电子系统在并联时刻的电压给定值之间的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直至调整后得到的目标电压给定值达到额定电压值启动结束。本发明通过动态调节并联从机的电压给定值与主机的电压给定值之间的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减小无功环流,以对无功进行抑制,有效避免了离网过流故障导致启机失败情况的出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新能源发电系统离网并联的启动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增加供电灵活性,同时提高电力系统的带载能力,新能源发电系统并联运行受到广泛关注。在公共电网发生故障,新能源系统进入离网模式后,新能源发电系统需要启动为负载的供电功能,如何在负载未知的情况下,实现新能源发电系统离网并联启动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现有技术中,一般从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多个发电子系统中,选取一个发电子系统作为主机,剩余的发电子系统作为从机,设定主机的给定电压为额定电压,当主机升压至预设电压时,各个从机依次和主机并联,直至电压达到额定值。但是由于负载功率往往大于一台逆变器的额定功率,因此,在主机缓慢启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离网过流故障,使得主机不断重启,导致新能源发电系统启动失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一种新能源发电系统离网并联的启动方法及系统,以实现在负载未知的情况下,当并联的两个发电子系统分别为主机和从机时,在并联瞬间并联从机的电压给定值是负载电压,通过动态调节并联从机的电压给定值与主机的电压给定值之间的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减小无功环流,使得发电子系统的电流在启动过程中处于限定范围内,从而对无功进行了抑制,有效避免启机过程中因出现环流而出现离网过流故障,导致启机失败情况的出现。
一种新能源发电系统离网并联的启动方法,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发电子系统,所述启动方法包括:
当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进入离网模式并达到预设启动条件时,建立所述发电子系统与负载之间的连接,并确定电压给定初始值;
在启动过程中,基于预设固定电压幅度值以及预设变化电压幅度值对所述电压给定初始值进行电压调整,直至调整后得到的目标电压给定值达到额定电压值启动结束;
其中,所述预设变化电压幅度值基于预设电压调整条件确定;
所述预设电压调整条件为:与所述发电子系统并联的目标发电子系统在并联时刻的电压给定值,与所述发电子系统在所述并联时刻的电压给定值之间的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所述目标发电子系统为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用于与所述发电子系统并联的发电子系统。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进入离网模式并达到预设启动条件时,建立所述发电子系统与负载之间的连接,并确定电压给定初始值,具体包括:
在所述发电子系统为主机的情况下,当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进入离网模式时,判断各个待并联从机是否均处于待机模式;
如果是,则确定所述主机达到所述预设启动条件,建立所述主机与负载之间的连接,并确定所述电压给定初始值。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进入离网模式并达到预设启动条件时,建立所述发电子系统与负载之间的连接,并确定电压给定初始值,具体包括:
在所述发电子系统为待并联从机的情况下,当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进入离网模式时,获取负载电压;
当所述负载电压不小于预设从机并联电压时,确定所述待并联从机达到所述预设启动条件,以所述负载电压为启动电压开始启动,其中,所述预设从机并联电压与所述待并联从机的从机编号相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94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