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1199.9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6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丁以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杨东明;张冉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显示屏 显示 控制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定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车内人员人脸信息、指令信息与所述车载显示屏的界面显示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当前的车内人员人脸信息和当前的指令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的车内人员人脸信息和所述当前的指令信息对应的界面显示方式。本发明可自动控制车载显示屏的界面显示,避免隐私泄露,保证驾驶员的信息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载显示屏的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车辆上普遍安装有车载显示屏。通过车载显示屏进行一些信息显示,如音乐歌词、导航路线、接收的消息等,已经成为一种用户习惯。
由于车载显示屏通常是安装于车辆前排的中间,所以车上的所有人员均可以看见车载显示屏上所显示的内容,包括了除驾驶员以外的副驾驶或者后排的人员。对于一些聊天消息或其他敏感信息,驾驶员可能是不想让其他人员看到的,但是由于现有的车载显示屏不存在隐私保护机制,这些信息会直接显示在车载显示屏上,这就导致隐私性较差,无法保证驾驶员的信息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方法,其优势在于,通过设定的第一对应关系将车内人员人脸信息、指令信息与车载显示屏的界面显示方式对应起来,通过获取的当前的车内人员人脸信息和当前的指令信息确定与之对应的界面显示方式,自动控制车载显示屏的界面显示,该界面显示方式适应于当前场景下车内人员和控制操作,可以避免隐私泄露,保证驾驶员的信息安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方法,其优势在于,根据车内人员人脸信息是否包含白名单人员的人脸信息以及是否包含非白名单人员的人脸信息区分了多种车内人员情况,还根据指令信息是否包含语音指令信息以及是否包含手动指令信息区分了不同指令信息。依据不同组合的车内人员人脸信息和指令信息设定的第一对应关系,可以适合多种场景下的界面显示控制,从而起到全面保护隐私,防止信息泄露的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方法,其优势在于,给出了一种较佳的第一对应关系,限定了当车内人员人脸信息有且仅有白名单人员的人脸信息且所述指令信息包含所述语音指令信息以及车内人员人脸信息有且仅有白名单人员的人脸信息且所述指令信息包含所述手动指令信息时分别对应的界面显示方式。其中,车内人员人脸信息有且仅有白名单人员的人脸信息表明车内很可能只有白名单人员,此时进行界面显示是相对安全的,隐私泄露的风险较低,可以根据语音指令信息或手动指令信息显示界面以满足用户需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方法,其优势在于,进一步限定了根据语音指令信息显示车载显示屏的界面的具体过程,其根据语音指令信息是否白名单人员发出的语音指令信息来判断是否显示车载显示屏的界面,在验证车内人员人脸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语音指令信息的验证步骤,只在语音指令信息是白名单人员发出的情况下显示界面,从而排除了在有且仅有白名单人员的情况下由非白名单发出语音指令信息进行界面显示的可能,进一步提高了显示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方法,其优势在于,给出了一种较佳的第一对应关系,限定了当所述车内人员人脸信息同时包含所述白名单人员的人脸信息和所述非白名单人员的人脸信息,或所述车内人员人脸信息有且仅有所述非白名单人员的人脸信息,或所述车内人员人脸信息同时不包含所述白名单人员的人脸信息和所述非白名单人员的人脸信息时分别对应的界面显示方式。考虑到只要车内包含非白名单人员就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所以,无论获取到何种指令信息,均不显示车载显示屏的界面。又考虑到车内人员同时不包含所述白名单人员和所述非白名单人员的情况下,不能确定车内究竟有何人员,如果显示车载显示屏的界面,同样有信息泄露的风险,所以无论获取到何种指令信息,均不显示车载显示屏的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11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波束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下一篇: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