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1251.0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78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蒋琦;张晓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W72/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无线通信 节点 中的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节点首先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被用于确定第一身份,所述第一身份被关联到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随后从所述第一标识或所述第二标识中确定目标标识;并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分别被关联到第一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和第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资源集合被关联到所述第一身份;所述第一身份是第一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所述第二信号所占用的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与目标参考信号资源是准共址的,所述目标参考信号资源属于目标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所述目标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与所述目标标识有关。本申请改进M‑TRP下服务小区标识的配置,以优化系统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尤其涉及无线通信中的小区标识的设计方案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5G NR(New Radio,新无线)中,大规模(Massive)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是一个重点技术。大规模MIMO中,多个天线通过波束赋型(Beamforming),形成较窄的波束指向一个特定方向来提高通信质量。在5G NR中,除定义了RLF(Radio LinkFailure,无线链接失败)的相关操作,还定义了BLF(Beam Link Failure,波束链接失败)的相关操作,以在波束赋形场景中优化波束选择和波束管理。
在NR R17的讨论,针对Multi-TRP(发送接收节点)的场景,小区间(Inter-cell)操作相关议题正在被讨论,其中,在RAN1#104b-e会议中,不同于服务小区(Serving Cell)的PCI(Physical Cell Identifier,物理小区标识)的另外一个额外的PCI被引入。
发明内容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上述额外的PCI会被关联到一个或者多个TCI(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以用于信道测量。对于上述额外的PCI,一种实现方式即上述额外的PCI被关联到服务小区的邻小区,以实现终端在服务小区和邻小区之间移动时不需要触发切换(Handover)。然而,目前NR系统中,TCI-State(状态)的相关配置方式,无论是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还是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信令,都是基于服务小区(ServingCell)进行配置的,即TCI的配置以及激活都是基于一个SCellIndex进行的。目前NR系统中还没有考虑到额外的PCI的引入所带来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解决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描述采用大规模MIMO和基于波束的通信场景作为例子,本申请也适用于其他场景比如LTE多天线系统,并取得类似在大尺度MIMO和基于波束的通信场景中的技术效果。此外,不同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大规模MIMO,基于波束的通信和LTE多天线系统)采用统一解决方案还有助于降低硬件复杂度和成本。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任一节点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一节点中,反之亦然。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多TRP下小区标识的设计方法和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用户设备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应用到基站中,反之亦然。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进一步的,虽然本申请的初衷是针对蜂窝网,但本申请也能被用于物联网以及车联网。进一步的,虽然本申请的初衷是针对多载波通信,但本申请也能被用于单载波通信。进一步的,虽然本申请的初衷是针对多天线通信,但本申请也能被用于单天线通信。进一步的,虽然本申请的初衷是针对终端与基站场景,但本申请也同样适用于终端与终端,终端与中继,非地面网络(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s),以及中继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场景,取得类似的终端与基站场景中的技术效果。此外,不同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终端与基站的通信场景)采用统一的解决方案还有助于降低硬件复杂度和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12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