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1827.3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9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赵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9/08 | 分类号: | G01M9/08;G01M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尹得银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 信息 模型 室内 自然通风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建筑通风测试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居民楼模型,若干个所述居民楼模型均由若干个楼层相互层叠组合而成,若干个所述楼层的内部均形成有室内空间,所述室内空间具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均设置有风速传感器和风量传感器。出风装置出风时,风从室内空间的进风口流入从出风口流出,或从出风口流入从进风口流出,进风口和出风口处设置的风速传感器和风量传感器能够监测风速和风量的大小,根据风速和风量的大小,便可以对室内空间的通风性能进行评价,知晓何处的通风性较好,何处的通风性较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通风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自然通风是重要的生态建筑观念,建筑室内自然通风一方面可以在夏季或过渡季节改善室内热环境、带走潮湿污浊的空气、加速人体表面皮肤汗液的挥发,从而提高人体的舒适感;另一方面,自然通风可以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来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例如小区的居民楼,为了居住的舒适,在设计或建造时都会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测试,目前,建筑室内自然通风的评价主要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1776530A的发明专利,其就公开了一种建筑室内自然通风模型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测试系统包括建筑室内模型、多点压力加载系统、风速测量系统和流场显示系统,多点压力加载系统与建筑室内模型相连,向建筑室内模型内加载压力,风速测量系统伸入建筑室内模型内,采集建筑室内模型内的风速数据信息,流场显示系统与建筑室内模型相连,向建筑室内模型内释放有色气体,并且通过拍摄有色气体的分布状态来显示建筑室内模型内风速的流场分布。该测试系统通过实物模型进行自然通风状态参数的测试,可灵活布置户型及室内装修布局,可以方便的进行各种类型建筑物、各种户型布置、各种室内装修方式下建筑物室内自然通风指标的试验测试和评估,并且测试结果直观可信。
上述专利中,虽然能够采集建筑室内模型内的风速数据信息和获取风速的流场分布,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其仍然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
1、上述自然通风模型不便于调整自然风的流向,无法多方位对建筑模型的通风性能进行测试;
2、上述自然通风模型无法对光照进行模拟,从而也就无法测试建筑模型的采光性能和采热性能,功能比较单一,实用性较差;
3、上述自然通风模型直接向建筑模型内释放有色气体,其中一部分有色气体被风吹动,但由于风并不是充斥在建筑模型内的每一处的,所以还有一部分有色气体会留在建筑模型内自由飘动,这些自由飘动的有色气体扰乱了正常被风吹动的有色气体,使其分布状态产生了变化,进而,也就导致流场分布的获取不够准确,严重影响了通风性能的测试。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希冀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具备能够多方位调整自然风的流向、便于对建筑模型的采光性能和采热性能进行测试、流场分布的获取更加准确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能够多方位调整自然风的流向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居民楼模型,若干个所述居民楼模型均由若干个楼层相互层叠组合而成,若干个所述楼层的内部均形成有室内空间,所述室内空间具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均设置有风速传感器和风量传感器;
所述底板的外壁通过若干个支撑架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底板之间活动设置有出风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18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