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氟协同吸附载镧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4992.4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3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敏;张胜利;林潼;苏凯;李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B01J20/20;B01J20/30;B01J20/32;C02F1/28;C02F101/10;C02F10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李林合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吸附 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磷‑氟协同吸附载镧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还没有简单有效的办法可同时除磷和除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磷‑氟协同吸附载镧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先将花生壳破碎制备花生壳粉末,然后将花生壳粉末与氯化镧溶液混合浸渍,对浸渍样高温烧制,烧制完成后冷却、洗涤、烘干,制得载镧生物炭。本发明通过一步法制备载镧生物炭吸附材料,同时兼备去除水体中磷与氟两种污染物,比常规的两步法具有更加简单的制备步骤和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氟协同吸附载镧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磷被认为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当环境水体总磷浓度超过0.02mg/L时,水体中藻类肆意生长,富营养化进程将明显加快。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含磷工业废水以及市政污水排入自然水体,造成水质恶化、湖泊退化,严重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及人类健康。氟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但过量氟在人体内累积会引起氟斑牙病、氟骨病,损害神经组织受损。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氟的浓度不超过1.5mg/L,我国生活饮用水中氟离子(Fˉ)的卫生标准为1.0mg/L。我国高氟水地区分布广泛,特别是山西、内蒙古、吉林等地区地下水中氟含量严重超标,因此如何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氟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除磷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吸附法,除氟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膜处理、离子交换法和吸附法。其中吸附法具有工艺设备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等优点,是废水处理领域最常见的处理技术。吸附法的研究重点在于寻找易获取、高吸附和低成本的吸附材料。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通过热化学转化得到的固态产物,其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吸附磷后可用于土壤改良等特点。不过生物炭表面一般带负电,难以高效吸附去除水体中以阴离子形态存在的污染物。近年来,以镧为代表的稀土元素由于对水体中的阴离子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成为了生物炭吸附材料改性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水处理技术领域,目前还没有简单有效的办法可同时除磷和除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磷-氟协同吸附载镧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花生壳破碎制备花生壳粉末;
(2)将氯化镧溶于水中,将步骤(1)得到的花生壳粉末与氯化镧溶液混合,浸渍后烘干;
(3)将步骤(2)得到的浸渍样高温烧制;
(4)烧制完成后冷却、洗涤、烘干,制得载镧生物炭。
进一步的,花生壳与氯化镧的质量比为5:2-5。
进一步的,步骤1破碎后经筛分制得粒度≤50目的花生壳粉末。
进一步地,步骤3先在300℃下预碳化,然后在500-700℃下进行烧制。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以农耕废弃物花生壳为原料,镧为改性剂,制备改性生物炭吸附材料,具有低廉的成本和以废治污的意义;
本发明对磷去除过程表现出良好的固载性能(不易洗脱)与颗粒快速沉降性能,且生物炭自身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镧亦可通过增加植物叶绿素含量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使该材料在微富营养化自然水体除磷中表现出更好的适用性;
本发明通过一步法制备载镧生物炭吸附材料,比常规的两步法具有更加简单的制备步骤和实际运用价值;
本发明同时兼备去除水体中磷与氟两种污染物的镧改性生物炭吸附材料;
当pH处于中性、弱酸性或弱碱性时,本发明载镧生物炭对氟具有稳定的去除效率和吸附效果,对磷的去除效率和吸附效果能保持20mg/g以上的吸附容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49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