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结构体制造装置、纤维结构体制造方法及纤维结构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5099.3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9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依田兼雄;永井芳之;宫阪洋一;浦野信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21B1/06 | 分类号: | D21B1/06;D21B1/08;B29C43/14;D04H1/5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权太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结构 体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结构体制造装置、纤维结构体制造方法及纤维结构体。纤维结构体制造装置(1)具备:堆积部(60),其使包含树脂和纤维的材料在气体中堆积,从而生成纤维料片(Pw);输送部(120),其将所生成的纤维料片(Pw)向输送方向输送;加热加压部(100),其通过被加热了的下平板(101)和上平板(102)对所输送的纤维料片(Pw)进行加压,并使树脂熔融,通过交替重复由输送部(120)实施的与输送方向上的平板的长度相比较短的预定的间距的输送和由加热加压部(100)实施的加压,从而形成具有以预定次数实施加压的第一区域(P1)和以多于预定次数的次数实施加压的第二区域(P2)的液体吸收材料(Po)。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结构体制造装置、纤维结构体制造方法以及纤维结构体。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具备解纤部、供给部、堆积部以及加热部的作为薄片制造装置的纤维结构体制造装置,所述解纤部将包含纤维的被解纤物在空气中解纤,所述供给部将向被实施了解纤处理的解纤物供给包含树脂的添加物,所述堆积部使这些解纤物和添加物堆积,所述加热部通过平板状的压力机而对所堆积的料片进行夹持并加热。根据该制造装置,由于在堆积部中堆积成的料片通过平板状的压力机而被夹持并被加热,因此,料片的纤维、树脂不会在朝向一个方向的状态下被压溃,从而作为纤维结构体能够形成不具有各向异性的薄片。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造装置中,为了装置的小型化,需要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将平板状的压力机的长度限制在容许长度以下,并且在交替重复加压处理和料片的输送的同时进行制造。在该情况下,有时会因输送精度的偏差或所设定的输送规格而在平板状的压力机所实施的加压处理的接缝处产生未被实施加压处理的区域,其结果为,导致了有时会在所制造的纤维结构体中产生强度欠缺部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04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纤维结构体制造装置具备:堆积部,其使包含树脂和纤维的材料在气体中堆积,从而生成纤维料片;输送部,其将所生成的所述纤维料片向输送方向输送;加热加压部,其通过被加热了的平板对所输送的所述纤维料片进行加压,并使所述树脂熔融,通过交替重复由所述输送部实施的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平板的长度相比较短的预定的间距的输送、和由所述加热加压部实施的加压,从而形成具有以预定次数实施所述加压的第一区域和以多于所述预定次数的次数实施所述加压的第二区域的纤维结构体。
本发明的纤维结构体制造方法包括:堆积工序,其使包含树脂和纤维的材料在气体中堆积,从而生成纤维料片;输送工序,其将所生成的所述纤维料片向输送方向输送;加热加压工序,其通过被加热了的平板对被输送的所述纤维料片进行加压,并且使所述树脂熔融,通过交替重复通过所述输送工序而实施的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平板的长度相比较短的预定的间距的输送、和通过所述加热加压工序而实施的加压,从而形成具有以预定次数实施所述加压的第一区域和以多于所述预定次数的次数实施所述加压的第二区域的纤维结构体。
本发明的纤维结构体具有处于表里的关系的主面并且沿着所述主面而延伸,所述纤维结构体被构成为包括:纤维;树脂,其以遍及所述主面的延伸方向的整体的方式而将所述纤维彼此粘合,因将所述纤维粘合时的所述树脂的熔融状态而导致的硬度较高的区域被包含在所述主面的面内。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纤维结构体制造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作为实施例1而表示加热加压部的平板尺寸和输送部所输送的预定的间距的长度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3为作为实施例2而表示加热加压部的平板尺寸和输送部所输送的预定的间距的长度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4为作为实施例3而表示加热加压部的平板尺寸和输送部所输送的预定的间距的长度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5为作为实施例4而表示将加热加压部的平板尺寸以较短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50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挡装置
- 下一篇:具有反射镜分面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