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件及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5272.X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5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徐洁莉;徐洁媛;徐跃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斯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B2/96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结构 | ||
1.一种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本体(1)具有至少一个纵向件连接部(2),所述的纵向件连接部(2)一侧具有呈弯折状的横向件承托部(3),所述的横向件承托部(3)上端具有横向件承托面(31),且所述的横向件承托部(3)远离纵向件连接部(2)的一侧具有横向件限位面(32),所述的横向件承托面(31)和横向件限位面(32)呈垂直设置,且在横向件承托部(3)具有横向件限位面(32)的一侧具有向外延伸设置的限位结构(4);所述的横向件承托部(3)包括与纵向件连接部(2)相连的承托连接部(33),所述的横向件承托面(31)形成于承托连接部(33)上端,且所述的承托连接部(33)远离和纵向件连接部(2)的一侧具有与承托连接部(33)呈垂直设置的承托限位部(34),且所述的横向件限位面(32)形成于承托限位部(34)外侧面;所述的连接件本体(1)由一金属板材弯折而成,所述的连接件本体(1)具有一个纵向件连接部(2),且所述的纵向件连接部(2)一侧同轴向外延伸或向外弯折形成上述的承托连接部(33),且所述的承托连接部(33)远离纵向件连接部(2)的一侧向外弯折形成上述的承托限位部(34);或者,所述的连接件本体(1)具有两个相互平行且对应设置的纵向件连接部(2),所述的纵向件连接部(2)同一侧分别同轴向外延伸形成相互对应的承托连接部(33),所述的承托限位部(34)一体形成于两个承托连接部(33)远离纵向件连接部(2)的一侧之间,且所述的纵向件连接部(2)、承托连接部(33)和承托限位部(34)连为U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结构(4)包括设置在承托限位部(34)外侧且向外延伸设置的卡接件(41),所述的卡接件(41)上端一侧和承托限位部(34)之间形成卡接间隙(42),且所述的卡接件(41)下端具有位于卡接间隙(42)下方的卡接承托面(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接件(41)包括朝向承托限位部(34)外侧延伸设置的卡接承托部(411),所述的卡接承托部(411)倾斜向上延伸设置或水平向外延伸设置,且所述的卡接承托部(411)远离承托限位部(34)一侧设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纵向限位部(412),且所述的卡接承托部(411)和纵向限位部(412)均一体形成于承托限位部(34)上,所述的纵向限位部(412)靠近承托限位部(34)一侧具有与横向件限位面(32)平行设置的竖直内侧面(413),且所述的卡接间隙(42)形成于竖直内侧面(413)和横向件限位面(32)之间,且所述的卡接承托面(43)形成于卡接承托部(411)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托限位部(34)上具有矩形孔(44),且所述的矩形孔(44)内的矩形块向外弯折依次形成上述的卡接承托部(411)和纵向限位部(412),且所述的纵向限位部(412)靠近承托限位部(34)一侧和/或所述的承托限位部(34)位于矩形孔(44)上端具有朝向卡接间隙(42)的凸起部(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件连接部(2)自上向下依次设有若干条形孔(11),且相邻两个条形孔(11)分别对应且倾斜设置,所述的纵向件连接部(2)上端靠近承托连接部(33)一侧具有向外或向内弯折且位于横向件承托面(31)一侧上方的弯折限位部(12),所述的承托连接部(33)上端具有与承托限位部(34)同向向外弯折而成的承托定位部(13),且所述的承托定位部(13)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安装孔(14),所述的纵向件连接部(2)和承托连接部(33)之间设有呈竖直设置与弯折限位部(12)朝向相反方向凸起的纵向件限位凸筋(15);或者,所述的纵向件连接部(2)和承托连接部(33)之间自上向下依次设有若干限位凹槽,且所述的限位凹槽向内凹陷从而形成若干与弯折限位部(12)朝向相反方向凸起的纵向件限位凸块(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斯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斯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527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