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松退钢轨安装机构及其拆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6453.4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8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徐洁莉;徐洁媛;徐跃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斯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9/62 | 分类号: | E01B9/62;E01B19/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松退 钢轨 安装 机构 及其 拆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松退钢轨安装机构及其拆除方法。它解决了现有铁轨安装防松减振效果差等技术问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钢轨体,钢轨体下端具有轨底部,钢轨体至少一侧通过吸振防松退紧固件设有弹性扣件,弹性扣件呈弯曲板状结构,弹性扣件一侧具有上下错位设置的扣件开口,弹性扣件的扣件开口的上开口部抵靠于轨底部的顶面,弹性扣件的扣件开口的下开口部抵靠于轨底部的侧面。优点在于:弹性扣件为折成U形钢板,结构更合理,防振防松更好,安装稳定性高。生产成本低,可以吸收90%以上振动波,可以确保螺母与螺杆的承力螺纹段免受振动破坏,并且可调可拆可重复使用,解决螺栓轴芯疲劳松弛问题,全螺杆全螺纹承力,使螺栓载荷率达1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松退钢轨安装机构及其拆除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轨道,简称路轨、铁轨、轨道等。用于铁路上,并与转辙器合作,令火车无需转向便能行走。轨道通常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钢轨固定放在轨枕上,轨枕之下为路碴。以钢铁制成的路轨,可以比其它物料承受更大的重量。在铁路中,扣件是作为连接铁轨和轨枕的中间联结零件,它将铁轨固定在轨枕上,保持轨距和阻止铁轨相对于轨枕的纵横向移动。为了实现钢轨的正常工作,现有高铁、地铁等轨道交通的钢轨扣需后半夜或定时检查和拧紧松弛的螺栓。这主要由于现有的钢轨的安装存在诸多的不足,例如,安装稳定性差,安装不便,减振效果差,钢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松脱现象。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铁轨的扣件结构[申请号:201922052304.3]:包括固定在轨枕上的垫板,垫板上设有用于配合铁轨的中间槽,中间槽内设有减震垫,其结构要点是,垫板上设有位于中间槽的两侧的底压板,垫板上设有位于底压板的两端的立挡板,两个立挡板之间轴接有位于底压板的外侧的圆柱杆,圆柱杆的下方设有固定在垫板上的撑托台且撑托台的上表面为与圆柱杆配合的曲面,圆柱杆的周面上连接有拱形板和受压板,受压板位于底压板上远离中间槽的侧边的下方。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有钢轨安装稳定性差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安装不便,减振效果差,钢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松脱现象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松退钢轨安装机构,旨在获得减振效果好,大幅降低振动和有效防松退效果,且制造工艺简化成本下降,降低维护成本和提高寿命、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松退钢轨安装机构的拆除方法,旨在可以重复使用原有安装孔且不影响导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防松退钢轨安装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钢轨体,所述的钢轨体下端具有轨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轨体至少一侧通过吸振防松退紧固件设有弹性扣件,且所述的弹性扣件呈弯曲板状结构,且所述的弹性扣件一侧具有上下错位设置的扣件开口,所述的弹性扣件的扣件开口的上开口部抵靠于轨底部的顶面,且所述的弹性扣件的扣件开口的下开口部抵靠于轨底部的侧面。
在上述的防松退钢轨安装机构中,所述的弹性扣件由弹性板材弯折而成的U形结构,所述的弹性板材一侧形成上开口部且另一侧形成下开口部,且所述的扣件开口形成于弹性板材两侧之间。
在上述的防松退钢轨安装机构中,所述的弹性扣件具有相互平行设置的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且所述的上横向部一侧和下横向部一侧之间通过弧形连接部相连,所述的上横向部远离弧形连接部的一侧倾斜向下弯折形成上开口部,且所述的下横向部远离弧形连接部的一侧朝向上横向部方向向上弯折形成下开口部。
在上述的防松退钢轨安装机构中,所述的吸振防松退紧固件包括螺栓体,所述的弹性扣件上具有供螺栓体的杆状部穿过的螺栓孔,且所述的螺栓体的杆状部穿设于螺栓孔且与基座相连,所述的螺栓体的杆状部上套设有与弹性扣件上侧抵靠设置的垫片,所述的垫片和弹性扣件之间设有防转定位结构,且所述的垫片和螺栓体的头部或螺母体相抵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斯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斯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64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