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口切割成型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6647.4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3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姚明鑫;邢玉;娄勇;黄跃;苏庭涛;丁晓辉;李柳松;蔡振华;佟志刚;刘吉运;李继强;赵海江;刘志强;宋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50 | 分类号: | E01C19/50;B66C1/12;B66C13/08;B66C23/36;E02D2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43004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口 切割 成型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口切割成型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井口切割成型装置包括切割机构和起吊机构,切割机构包括设置有第一扣件的底板和设置有第二扣件的切割钢圈,切割钢圈上端设置有刃口,在路面结构层铺筑前,将底板和切割钢圈固定在井口上方,铺筑路面结构层后,去除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正上方的路面结构层,起吊机构连接第二扣件吊起切割钢圈,刃口对位于井口上方的路面结构层进行竖向切割,形成规整、与井圈同直径的井口,再利用起吊机构连接第一扣件吊起底板和底板上的路面结构层一起取出,使后续井圈安装时与井口贴合良好,无需二次填充混混合料,保证了井口周边路面结构层的一体性,避免井口周边路面产生沉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井口切割成型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层施工中,路面范围内井口施工基本采用钢板覆盖井口后铺筑结构层,待结构层碾压成型后依靠人工开凿挖除井口上结构层并取出钢板,再砌筑或安装井圈。上述井口施工手段在人工凿除井口上路面结构层对井口周边结构层产生巨大扰动,无法保证井周边路面质量,同时人工凿除成型参差不齐,且凿除成孔扩孔严重,需要二次填充混合料,后填充的混合料无法使用压路机碾压,与原路面结构层整体性不良、平整度难以控制,且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春冬更替则会造成路面结构产生冻融循环,容易引起井口下沉、井口周边路面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了行车舒适度及井周边路面质量。要实现井口在路面结构中不扰动井口周边路面结构层、成型规整且无需二次填充,目前尚无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井口切割成型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井口的成型施工不能保证井口周边路面结构质量和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井口切割成型装置,包括:
切割机构,其包括水平固定在井口上方的底板和切割钢圈,底板为圆形结构,切割钢圈套设在底板的外周上且与底板之间滑动连接,在竖向上切割钢圈的长度大于底板的长度,切割钢圈的上端设置有刃口,底板的上表面的边缘处固定有若干个第一扣件,第一扣件沿底板的圆周均匀分布,切割钢圈的内侧对应每个第一扣件固定有第二扣件,第二扣件套设在第一扣件外且第二扣件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抵触;
起吊机构,其包括用于与第一扣件或第二扣件连接的第一吊绳,起吊机构通过提升第一吊绳起吊切割钢圈或底板。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扣件为开口朝下设置的第一U形环结构,所述第一扣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边缘固定,所述第二扣件朝向所述底板的圆心的一端为开口朝下设置的第二U形环结构,第二U形环的下端分别朝向所述底板的径向向外水平延伸形成水平部,每个水平部的外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所述切割钢圈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水平部的底部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紧贴,第一U形环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扣件的两个水平部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扣件在水平面内的截面为曲率与所述切割钢圈一致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扣件紧靠所述切割钢圈的内侧壁设置且与所述切割钢圈之间滑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起吊机构还包括随车吊、平衡吊架、用于连接随车吊的吊钩与平衡吊架的第二吊绳,平衡吊架上对应每个所述第一扣件分别设置一个吊环,每个吊环通过一个所述第一吊绳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扣件或所述第二扣件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平衡吊架设置在所述井口上方的面层的正上方,所述吊环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吊绳的连接点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扣件的正上方。
本发明还提供一井口切割成型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路面结构层铺筑前,将底板和切割钢圈固定在井口上方,底板覆盖设置在井口上方,切割钢圈套设在底板外,记录第一扣件、第二扣件的位置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66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