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通信网关键链路识别方法及其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6761.7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1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惠芳;李沛哲;肖劲鹏;徐超;徐志强;肖振锋;伍晓平;何韵;汪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41/14 | 分类号: | H04L41/14;H04L41/0654;H04L43/0805;H04L43/0811;H04L67/12;G06Q50/06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米中业 |
地址: | 410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通信网 关键 识别 方法 及其 保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通信网关键链路识别方法,包括对待分析的电力通信网建模得到加权网络模型并获取网络中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集;计算得到未进行链路保护时的网络可靠性参数;依次保护网络中的每一条链路并得到进行链路保护时的网络可靠性参数;计算得到网络中各个链路的综合重要度;进行电力通信网的关键链路识别。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所述电力通信网关键链路识别方法的保护方法。本发明方法不仅能够对电力通信网的关键链路识别并提供保护,而且可靠性高、准确性好且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通信网关键链路识别方法及其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能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二次能源,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因此,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就成为了电力系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电网互联和智能化,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规模和运行效率,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电力系统运行的不确定性,从而使我国电网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风险大大增加。大面积停电事故会严重影响工厂生产及机器运行,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不仅要防止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停电影响,更要防止由于电网内部运行失稳造成的停电事故以及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损失。连锁故障是引发大停电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停电事故中,连锁故障的相继性与某些脆弱环节有密切关系。当这些脆弱环节因系统潮流转移退出运行,会加剧电力系统功率的不平衡性,进而导致电力系统失稳引发大停电事故。因此,在电力系统当前运行状态中,有必要及时准确辨识出脆弱环节,以给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电网承载能力,减少大停电事故的发生,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电网系统汇总,现有的关键线路辨识方法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电网的复杂网络特性,第二类是基于电网运行特性对复杂网络理论进行改进,进而进行线路辨识。电网具有典型的小世界特性,其拓扑统计中的脆弱线路故障对网络鲁棒性将造成较大影响,因而可基于线路拓扑统计特性辨识脆弱线路。结合复杂网络理论中边的方向以及权重,基于算法对有向加权网络进行关键线路辨识。目前,通用的辨识指标主要包括全局性指标和局部性指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脆弱环节研究,主要从结构脆弱性与状态脆弱性两方面展开。有研究从网络脆弱性角度出发,将网络脆弱性理论中边韧性度的概念应用到电网的脆弱线路识别。还有研究提出采用线路电抗值反映衡量电网脆弱性的介数值。结合线路长期统计平均故障率建立线路可靠性指标,综合线路脆弱度值建立脆弱线路评价模型。
但是以上研究仅从复杂网络的角度分析电网脆弱性,建立的电网拓扑结构模型目前仅考虑电网拓扑结构的特征参数,未考虑电网实际运行特性,电力通信网络及外部因素影响使得复杂网络理论辨识结果与电网实际有较大出入,辨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准确性好且效率较高的电力通信网关键链路识别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了所述电力通信网关键链路识别方法的保护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电力通信网关键链路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待分析的电力通信网进行建模,得到加权网络模型,并获取网络中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集;
S2.根据步骤S1得到的加权网络模型和最短路径集,计算得到未进行链路保护时的网络可靠性参数;
S3.依次保护网络中的每一条链路,并计算得到进行链路保护时的网络可靠性参数;
S4.针对步骤S1得到的加权网络模型,根据任意节点对之间的通信参数,计算得到网络中各个链路的综合重要度;
S5.根据步骤S4得到的各个链路的综合重要度,进行电力通信网的关键链路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67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