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印阀空气密封体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7329.X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70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派卫格包装材料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1D5/00 | 分类号: | B31D5/00;B65D81/05;B65D85/30;B29D22/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6 | 代理人: | 罗伟添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印阀 空气 密封 及其 制作方法 | ||
一种无印阀空气密封体及其制作方法,属于空气密封体技术领域,包括主进气道、分进气道和腔体,所述主进气道与腔体之间通过单向流通的分进气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气道、分进气道和腔体通过两片腔体膜和两片阀门膜热压形成;两片所述阀门膜设于两片所述腔体膜之间;所述分进气道的下方设有两条弯曲连续的导流线,两条所述导流线之间形成导流气道;所述分进气道通过所述导流气道与腔体连通;并通过特定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本发明得到的无印阀空气密封体,能够减少气流对阀门膜的冲击,保护阀门膜不变形,同时还能增强阀门膜的密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密封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印阀空气密封体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气密封体大多采用涂覆耐热层后热封形成阀门入气口,但这种方式问题太多,已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无需涂覆耐热压印层就能形成单向流通的阀门设计,行业中简称无印阀,如申请号为201610478707.2的专利申请中就提到了无耐热层设计的充气气囊。
虽然市面上的空气密封体已逐渐采用无印阀设计的空气密封体,但是为了使进入腔体内的分进气道的通道变窄,加快气体流速,以及在充气完成后有利于阀门膜贴合或者说包括分进气道等组成的阀门关闭,避免空气泄漏,通常需要在分进气道下方施加热印点或者断断续续的折线或者图案热印痕等。然而这些热印痕或者印点导致气道内出现了尖点或者尖角,容易在尖点或者尖角处产生气流冲击,进而导致对阀门膜也即阀门,产生冲击,导致阀门变形,甚者阀门膜破裂,影响密闭效果。此外,这些尖点或者尖角对热印的温度控制要求极高,一旦温度控不好,稍微偏高就会出现阀门膜和腔体膜受到气流冲击时很容易破损,而温度稍微偏低,又无法使得阀门膜和腔体膜粘连,并且这些尖点和尖角对位置精度的要求也比较高,生产操作要求高,制作成本也增高。
因此,如何使得阀门上不会出现热印尖点或者尖角,进而减少气流对阀门膜的冲击,保护阀门膜不变形,同时还能增强阀门膜密闭效果的无印阀空气密封体,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此外,市场上的空气密封体中的主进气道与分进气道之间没有渐变处理或者引导,气流不够顺畅,导致主进气道需要承受的气压比较大,不利于气流从主气道中进入分气道,这也亟需进行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印阀空气密封体,能够使气流顺畅进入腔体,减少气流对阀门或者阀门膜的冲击,保护阀门不易变形。
本发明的目之二是提供一种无印阀空气密封体的制作方法,该方法操作步骤精简,通过该方法制作出来的空气密封体能够减少气流对阀门膜的冲击,保护阀门膜不变形,同时还能增强阀门膜的密闭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无印阀空气密封体,包括主进气道、分进气道和腔体,所述主进气道与腔体之间通过单向流通的分进气道连接,所述主进气道、分进气道和腔体通过两片腔体膜和两片阀门膜热压形成;两片所述阀门膜设于两片所述腔体膜之间;所述分进气道的下方设有两条弯曲连续的导流线,两条所述导流线之间形成导流气道;所述分进气道通过所述导流气道与腔体连通。
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主进气道与腔体之间横向布设有若干个气道分隔部,所述气道分隔部之间的间隔形成分进气道,且相邻两个所述气道分隔部的顶部之间形成上大下小的缩口。。
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缩口为漏斗形。
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气道分隔部的顶部为中间高两侧低的凸弧。
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相邻两个所述气道分隔部的底部之间形成上小下大的扩口。
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气道分隔部的底部两侧均为外侧高中间低的凹弧。
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气道分隔部的顶部与底部之间为过渡弧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派卫格包装材料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派卫格包装材料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73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