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面板移除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9051.X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9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B·盖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维安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曾祥生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面板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题为“车辆面板移除系统和方法。”本发明所公开的各种实施方案包括用于改善车门装配的结构和方法。在例示性实施方案中,车门包括第一门内部结构和第二门内部结构,该第一门内部结构具有成角度的楔形支承表面并且构造成接纳第一可移除附接机构,该第二门内部结构构造成接纳第二可移除附接机构。该门包括门外部结构,该门外部结构具有联接到附接结构的外部面板,该附接结构具有成角度的楔形支承表面并且具有支承表面,该支承表面构造成接纳该第二可移除附接机构,该第二支承表面被构造成邻接该第二门内部结构的内部表面。该门包括调整楔,该调整楔允许将门面板相对于车辆的车身侧定位。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门面板的移除和装配。
背景技术
本节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不构成现有技术。
常规的门外部面板,无论构造如何,一般都永久性地固定到内部面板。附接方法从金属冲压门的粘结和卷边到复合材料门的专用粘结各不相同。这些附连面板的方法涉及在车身车间进行装配,然后在装配前进行喷漆,接着装配装饰件。
这些装配序列要求通过门内部面板中的孔将门五金(诸如窗户调节器、门锁和其他内容物)装载到门的内部。然后用薄的防水层覆盖该孔以密封门,或者用携带该内容物作为子组件的全门模块来密封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案包括用于改善车门装配的结构和方法。
例示性实施方案包括一种门。该门包括第一门内部结构和第二门内部结构,该第一门内部结构具有成角度的楔形支承表面并且构造成接纳第一可移除附接机构,该第二门内部结构构造成接纳第二可移除附接机构。门还包括门外部结构,该门外部结构具有联接到附接结构的外部面板,该附接结构具有成角度的楔形支承表面并且具有构造成接纳第二可移除附接机构的支承表面,该第二支承表面被构造成邻接第二门内部结构的内部表面。门进一步包括调整楔,该调整楔具有构造成接纳第一可移除附接机构的接纳孔并且具有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该第一支承表面构造成邻接第一门内部结构的成角度的楔形支承表面,该第二支承表面构造成邻接门外部结构的成角度的楔形支承表面。
另一个例示性实施方案包括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形成车厢的车身结构。该车辆具有推进系统和至少一个车轮,该至少一个车轮联接到推进系统并且由推进系统驱动,并且进一步联接到车身结构;和至少一个门,该至少一个门用于打开和闭合车厢。至少一个门包括第一门内部结构和第二门内部结构,该第一门内部结构具有成角度的楔形支承表面并且构造成接纳第一可移除附接机构,该第二门内部结构构造成接纳第二可移除附接机构。门进一步包括门外部结构,该门外部结构具有联接到附接结构的外部面板,该附接结构具有成角度的楔形支承表面并且具有构造成接纳第二可移除附接机构的支承表面,该第二支承表面被构造成邻接第二门内部结构的内部表面。进一步地,门包括调整楔,该调整楔具有构造成接纳第一可移除附接机构的接纳孔并且具有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该第一支承表面构造成邻接第一门内部结构的成角度的楔形支承表面,该第二支承表面构造成邻接外部门结构的成角度的楔形支承表面。
又一个例示性实施方案包括一种用于装配车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第一门内部结构,该第一门内部结构具有成角度的楔形支承表面并且构造成接纳第一可移除附接机构。该方法还包括提供第二门内部结构,该第二门内部结构构造成接纳第二可移除附接机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调整楔联接到第一门内部结构,该调整楔具有构造成接纳第一可移除附接机构的接纳孔并且具有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该第一支承表面构造成邻接第一门内部结构的成角度的楔形支承表面,该第二支承表面构造成邻接门外部结构的成角度的楔形支承表面。将门外部结构相对于第二门内部结构定位,该门外部结构具有联接到附接结构的外部面板,该附接结构具有成角度的楔形支承表面并且具有支承表面,该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纳第二可移除附接机构,该第二支承表面被构造成邻接第二门内部结构的内部表面。基于门外部结构的位置而相对于第一门内部结构来调整调整楔,并且使用第二可移除附接机构将门外部结构附接到第二门内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维安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瑞维安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90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