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相电缆中间接头受潮状态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9445.5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6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冯宾;吕启深;朱闻博;侯帅;余英;傅明利;张林;惠宝军;张逸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1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相 电缆 中间 接头 受潮 状态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相电缆中间接头受潮状态分析方法,通过获取待测三相电缆各相的初始状态定位谱图,并在三相电缆上加载模拟的工作环境,经过预设时间间隔重复测量待测三相电缆,获得各相中间状态定位谱图,并根据所述初始状态定位谱图和获得的各相中间状态定位谱图,分析待测三相电缆的受潮状态,并得到受潮最严重接头;根据预设时间内所述受潮最严重接头的定位谱图,分析所述受潮最严重接头的具体受潮状态。本实施例通过时间尺度上的多次测量,可得到每相定位谱图变化情况,进而可对电缆接头受潮状态进行检测,检测数据更加精准,能够对接头受潮规律进行表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状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相电缆中间接头受潮状态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及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人们的用电量与日俱增。为了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与传统架空线相比,电力电缆因输送容量大、不受地面和空间建筑物的影响等优点,在配网中被大量使用。电缆中间接头是电缆附件重要组成部分,但经统计,电缆中间接头故障在电缆附件故障中占比达到80%以上。其中电缆接头受潮缺陷是最为常见和严重的一类,电缆敷设排管或者坑道一般会积聚大量污水,一旦电缆接头发生潜在受潮不及时排除,及其可能导致非计划停电等较为严重的电缆事故。
现有技术中,常采用频域反射法和局部放电法进行电力电缆缺陷的定位。但是现有技术中研究绝大部分是针对单相电缆接头缺陷而进行的定位研究,而实际配电电缆系统敷设一般采用三芯电缆,并且由于复杂的敷设环境,浸水的配电电缆电缆接头处三相受潮程度将会产生差异性,并且由于不同水压作用而产生不同受潮状态。对三相电缆受潮状态的研究有利于及时排除潜在受潮,并能确定三相电缆的受潮差异性,进行针对性处理。
但是现有技术没有针对三相电缆受潮状态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相电缆中间接头受潮状态分析方法,能够分析三相受潮电缆受潮特性,为现场检测和处理提供基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相电缆中间接头受潮状态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频域反射测量设备测量所述待测三相电缆的初始状态的各相电缆的初始状态定位谱图;
在所述待测三相电缆上加载模拟工作环境;
经过预设时间间隔后重复测量加载后的待测三相电缆,获得各相电缆的中间状态定位谱图;
根据所述初始状态定位谱图和获得的各相中间状态定位谱图,分析待测三相电缆的受潮状态,并得到受潮最严重接头;
根据预设时间内所述受潮最严重接头的定位谱图,分析所述受潮最严重接头的具体受潮状态。
优选地,所述在所述待测三相电缆上加载模拟工作环境,具体包括:
在所述待测三相电缆的外侧套上软管,并加入预设高度的水;
在所述待测三相电缆的两端施加负荷循环。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通过所述初始状态定位谱图和最新获得的各相中间状态定位谱图对比,分析待测三相电缆的受潮状态,并得到受潮最严重接头,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初始状态定位谱图获取加载前的待测三相电缆的各相电缆的初始状态反射峰值数据,其中,所述初始状态反射峰值数据包括各相电缆的各个接头的初始状态反射峰值;
通过最新获得的各相中间状态定位谱图获取待测三相电缆的加载后的各相电缆的中间状态反射峰值数据,其中,所述中间状态反射峰值数据包括加载后的各相电缆的各个接头的初始状态反射峰值;
当第一相电缆的任一接头的中间状态反射峰值与所述接头的初始状态反射峰值之差不小于预设第一阈值时,判断第一相电缆为受潮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94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