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裂化催化剂细粉的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9732.6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35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农;延廷军;李海峰;李国旗;王洪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胜星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10 | 分类号: | B01J8/10;B01D36/00;B03C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裂化 催化剂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裂化催化剂细粉的回收装置,涉及到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及其应用技术领域,包括反应筒,所述反应筒顶部固定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固定设置有正反电机A,所述正反电机A的输出轴贯穿顶板并延伸至顶板底部,所述顶板底部设置有升降组件与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位于升降组件一侧,所述升降组件中的旋转轴顶端与正反电机A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本发明有效简化了催化剂细粉回收的操作流程,同时提高了催化剂细粉的回收效率,适用于工业化催化剂细粉回收,另外可以直接将杂质铁由催化剂细粉中分离,而无需对催化剂细粉进行多次转运处理,避免了在转运过程中发生催化剂细粉流失的情况,有效避免了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及其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催化裂化催化剂细粉的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FCC装置反应的过程中,升温后的渣油加氢尾油在与回炼油混合后会分多路经雾化喷嘴进入提升管反应器下部,进而与来自再生器的高温催化剂接触,完成原料的升温、汽化以及反应,反应后的油气携带着催化剂进入沉降器,经多组粗旋风分离器与单级旋风分离器除去携带的催化剂细粉后离开沉降器,然后经过内集气室进入分馏塔的下部,在上述过程中,被除去的细粉通常会被采用排空的方法直接输入到大气中,污染大气的同时,还会造成催化剂的浪费。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用于对催化剂细粉的回收装置,其在利用细粉收集器对细粉进行收集后,可以先后利用两个酸性容器对细粉中的重金属以及Fe进行除去,再经过具有研磨、打浆以及干燥功能的设备处理后,可以将净化后的细粉回输到反应过程中进行再次利用。
但是上述的设备在处理细粉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缺点,较为明显的就是在反应过程中,技术人员首先需要将细粉加入到第一酸性容器中,反应完成后,在对细粉进行过滤后,还需要将细粉由第一酸性容器取出并加入到第二酸性容器中,细粉在第二酸性容器中反应后,仍旧需要过滤后才能取出并置入细粉研磨器中,整体工艺操作较为繁琐的同时,对装置的回收效率具有较大的影响;
另外在第二酸性容器反应完成后,为了去除细粉中的杂质Fe,还需要将含铁以及细粉的混合液体输入到铁杂质过滤器中进行处理,进一步增加了处理工艺的复杂程度,同时随着细粉的不断转运,存在少量细粉流失的情况。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
因此,发明一种催化裂化催化剂细粉的回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催化裂化催化剂细粉的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催化裂化催化剂细粉的回收装置,包括反应筒,所述反应筒顶部固定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固定设置有正反电机A,所述正反电机A的输出轴贯穿顶板并延伸至顶板底部,所述顶板底部设置有升降组件与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位于升降组件一侧,所述升降组件中的旋转轴顶端与正反电机A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且所述旋转组件中的旋转盘A固定套接设置于升降组件中的旋转轴外侧中部;
所述升降组件中的环形内盘外侧套接设置有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中的环形外盘通过轴承与升降组件中的环形内盘转动连接,所述承载组件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容纳组件,所述容纳组件中的容纳筒放置于承载组件中环形承载座顶部的承载槽内侧,所述承载组件可升降的设置在升降组件上,所述容纳组件顶部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中的安装壳体固定设置于容纳组件中的密封盖顶部,所述搅拌组件中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安装壳体内壁以及容纳组件中的密封盖并延伸至容纳组件中的容纳筒内部,所述容纳组件中的容纳筒内部设置有除铁组件,所述除铁组件中的磁体固定设置于搅拌组件中的旋转盘B底部左侧;
所述反应筒两侧中部均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中的安装板C与反应筒外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胜星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胜星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97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