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湖泊的沿岸水层交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0240.9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4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崔昱;蒋明;郭葵香;覃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湖泊 沿岸 水层 交换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湖泊的沿岸水层交换装置,包括集水系统和配水系统;集水系统设置于靠近湖泊底部的水平位置,包括沿湖泊的岸线布设呈环形的集水主管,以及若干沿集水主管长度方向均布的集水支管;每一集水支管均伸入湖泊的挡墙内;集水主管通过集水干管与处理装置的进水口连接;配水系统设置于湖泊水面以上的水平位置,包括沿湖泊的岸线布设呈环形的配水主管,以及若干沿配水主管长度方向均布的配水支管;每一配水支管均伸入湖泊的挡墙内;配水主管通过配水干管与处理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本发明的应用可提高湖泊水质,避免由于近岸区域的死角导致的藻类爆发、溶解氧不足等引起的水质恶化,具有良好经济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湖泊的沿岸水层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湖泊常见的问题包括水体富营养化、溶解氧不足等,很大程度上源于水体水动力不足,尤其是沿岸处多“死角”,容易形成死水区域。由于湖泊水流相对较缓慢、水深较大、岸线复杂多变,因此在提升水动力的技术措施也需因地制宜。
在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曝气、推流等方式提高水动力,但常规的曝气仅仅是表面射流或拍击水面,增氧效率较低,而推流的机械臂则容易影响湖泊中的水生生物,且推流在水深较大的湖泊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这两种措施在岸线多变,形成死角的区域针对性不足,估很多湖泊在近岸处的藻类爆发最为严重。
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水动力,避免藻类爆发及增加溶解氧含量,解决岸线“死角”区域的死水区域水体富营养化及藻类爆发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用于湖泊的沿岸水层交换装置,实现的目的是提高湖泊水质,解决死水区域导致的藻类爆发、溶解氧不足等引起的水质恶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湖泊的沿岸水层交换装置,包括集水系统和配水系统。
其中,所述集水系统设置于靠近湖泊底部的水平位置,包括沿所述湖泊的岸线布设呈环形的集水主管,以及若干沿所述集水主管长度方向均布的集水支管;
每一所述集水支管的一端均与所述集水主管连接,另一端均伸入所述湖泊的挡墙内,连通所述集水主管和所述湖泊;
所述集水主管通过集水干管与处理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处理装置包括离心泵,通过所述离心泵,经过所述集水干管、所述集水主管和若干所述集水支管从所述湖泊内抽取靠近底部位置的下层水;
所述配水系统设置于所述湖泊水面以上的水平位置,包括沿所述湖泊的岸线布设呈环形的配水主管,以及若干沿所述配水主管长度方向均布的配水支管;
每一所述配水支管的一端均与所述配水主管连接,另一端均伸入所述湖泊的挡墙内,位于所述湖泊水面的上方;
所述配水主管通过配水干管与所述处理装置的出水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湖泊的每一死水区域靠近底部位置与所述集水主管之间均设有所述集水支管,通过所述集水支管实现连通;
每一所述死水区域水面以上的位置均设有与配水主管连接的配水支管。
优选的,每一所述集水支管伸入所述挡墙内的一端均设有格栅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应用可提高湖泊水质,避免由于近岸产生的死水区域导致的藻类爆发、溶解氧不足等引起的水质恶化,具有良好经济性和可靠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湖泊下层的平面结构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湖泊上层的平面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02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