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节能的蒸煮专用燃气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0685.7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9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效洲;黄榕森;高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C3/08 | 分类号: | F24C3/08;F24C1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20 | 代理人: | 陈领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专用 燃气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节能的蒸煮专用燃气灶,包括灶体,所述灶体形成有灶台、燃烧腔和进风腔,所述燃烧腔内安装有烧嘴,所述灶台设于所述燃烧腔的上端,所述进风腔设于所述燃烧腔的外周,所述燃烧腔的底端设有连通所述进风腔的第一风口,所述进风腔内安装有燃气管和燃气喷嘴,所述进风腔的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灶台的环形边缘。本设计的燃气灶结构科学紧凑,经济实用,通过第一吸热板密封灶台,对排入大气的高温烟气进行吸热利用,避免了能源浪费,同时将该热量回收利用于加热进风腔的空气,大大提高燃气灶的效率,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炉灶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节能的蒸煮专用燃气灶。
背景技术
目前,蒸煮行业大都采用大气式燃烧器,锅底和烧嘴之间由支架形成巨大的空隙,通过此空隙补充二次空气助燃。由于二次空气和火焰混合较晚且流量难以精确控制,因此火焰经常出现红焰或者黄焰现象,燃烧效率低,一氧化碳排量增加。此外,由于支架处没有密封装置,大量的高温烟气直接排入大气,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有密封及余热回收装置,采用预混燃烧方式(有二次进风口)的高效燃气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节能的蒸煮专用燃气灶,包括灶体,所述灶体形成有灶台、燃烧腔和进风腔,所述燃烧腔内安装有烧嘴,所述灶台设于所述燃烧腔的上端,所述进风腔设于所述燃烧腔的外周,所述燃烧腔的底端设有连通所述进风腔的第一风口,所述进风腔内安装有燃气管和燃气喷嘴,所述进风腔的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灶台的环形边缘。进风腔布置在燃烧腔的外周,有效吸收燃烧腔产生的热量加热助燃空气,助燃热空气再混合燃气进入烧嘴,然后喷出烧嘴燃烧形成火焰加热锅底,达到提高燃烧效率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灶台上安装有第一吸热板,灶台的高温烟气经过第一吸热板后排入大气,因此第一吸热板可以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一方面可以将第一吸热板的热量以辐射传递的方式交换至灶台的锅/炉,另一方面第一吸热板起到储热作用,使得灶台周遭的温度升高,由于进风腔的进风口设置于灶台的环形边缘处,这样可通过传热使进风腔中的助燃空气温度迅速提升,达到提高燃烧效率的目的。同样的,所述进风腔内安装有第二吸热板,第二吸热板起到吸热、储热作用,使得进风腔内助燃空气的温度进一步升高,达到提高燃烧效率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热板和/或第二吸热板采用多孔陶瓷板,多孔陶瓷材料是以刚玉砂、碳化硅、堇青石等优质原料为主料、经过成型和特殊高温烧结工艺制备的一种具有开孔孔径、高开口气孔率的一种多孔性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高压、抗酸、碱和有机介质腐蚀,良好的生物惰性、可控的孔结构及高的开口孔隙率、使用寿命长、产品再生性能好等优点。优选的,所述第一吸热板和/或第二吸热板采用多孔氧化铝陶瓷板或多孔氮化铝陶瓷板,氧化铝陶瓷板和氮化铝陶瓷板的导热性好,利于提高燃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腔内安装有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采用涡轮叶片,所述混合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风口处,因燃气高速喷出产生的抽吸力而被吸入进风腔的空气与燃气经过混合装置均匀混合后进至烧嘴处进行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腔的侧壁设有连通所述进风腔的第二风口,所述第二风口设于所述第二吸热板之上,由于空气经过第二吸热板将会升温,进风腔将在第二吸热板处形成上下两部分温度不同的区域,设置第二风口,可以直接对燃烧腔进行二次补风,在烧嘴火焰初步形成后就会和由二次风口进入的空气充分混合燃烧,实现预混燃烧,彻底解决二次空气混合延迟的问题,提高燃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风口处安装有调节风口大小的风门,所述风门可以是旋转的百叶结构,也可以是推拉式的闸门结构等,通过调节风口大小,从而控制其进风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06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