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炉管腐蚀失效预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1099.4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0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朱若凡;陈玲英;刘立国;杨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卓然智能重工有限公司;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6 | 分类号: | G01B11/06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梁国海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布式 光纤 传感 技术 炉管 腐蚀 失效 预测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炉管腐蚀失效预测设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架壳,所述架壳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口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撑杆,所述连接口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夹环,所述夹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本发明夹环之间的尺寸改变,使夹环对连接线在连接口上的连接固定,避免造成连接线和连接口的连接脱落,在簧片和胶环的作用下,使夹环和连接线的连接紧密,连接口和连接线之间连接密封,不会造成灰尘的进入,影响连接线和连接口的连接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炉管腐蚀失效预测设备。
背景技术
布式光纤传感器是采用独特的分布式光纤探测技术,对沿光纤传输路径上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变化信息进行测量或监控的传感器,它将传感光纤沿场排布,可以同时获得被测场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信息。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原理是同时利用光纤作为传感敏感元件和传输信号介质,采用先进的otdr技术和ofdr技术,探测出沿着光纤不同位置的温度和应变的变化,实现真正分布式的测量,但在对设备进行使用测量时,光纤端口和设备之间的连接无法固定,易造成连接的松动和脱落,影响设备的使用,且光纤端口和设备之间连接无法密封,易造成灰尘的进入,导致设备和光线之间接触不良,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炉管腐蚀失效预测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炉管腐蚀失效预测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纤端口和设备之间的连接无法固定,易造成连接的松动和脱落,影响设备的使用,且光纤端口和设备之间连接无法密封,易造成灰尘的进入,导致设备和光线之间接触不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炉管腐蚀失效预测设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架壳,所述架壳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口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撑杆,所述连接口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夹环,所述夹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贯穿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盘,所述夹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簧片,所述簧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胶环。
优选的,所述连接口呈圆槽形连接在架壳的表面,所述连接口呈两组连接在架壳的表面,所述连接线和连接口的内侧表面抵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通过转轴和连接口转动连接,所述夹环呈圆弧形连接在支撑杆的表面,所述连接板呈两组固定在夹环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和限位盘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杆连接固定,所述簧片呈多组连接在夹环和胶环的表面,所述胶环和连接线的表面抵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线的表面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转盘,所述连接线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表面抵合连接有抵杆,所述抵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连接线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密封套。
优选的,所述转盘呈圆环形连接在连接线的外侧表面,所述抵杆和支撑板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所述密封套的表面呈倾斜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支撑杆和夹环的连接,在连接板和螺杆的连接作用下,使夹环之间连接固定,且夹环之间的尺寸改变,使夹环对连接线在连接口上的连接固定,避免造成连接线和连接口的连接脱落,在簧片和胶环的作用下,使夹环和连接线的连接紧密。
2、通过转盘和连接线的转动连接,在抵杆和支撑板的连接作用下,使转盘推动抵杆在支撑板内滑动,经支撑板的作用,使密封套在连接线上滑动,进而使连接口和连接线之间连接密封,不会造成灰尘的进入,影响连接线和连接口的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卓然智能重工有限公司;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卓然智能重工有限公司;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10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轻城区雨水洪涝与污染的路面结构
- 下一篇:一种混合型硫鎓盐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