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材料缠绕管、充气芯模及复合材料缠绕管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1294.7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6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冯鹏;李志远;胡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70/30 | 分类号: | B29C70/30;B29C70/54;B29C33/40;B29C33/00;B29L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王燕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缠绕 充气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缠绕管、充气芯模及复合材料缠绕管的加工方法,其中,复合材料缠绕管包括第一结构层、第二结构层和剪力键,第二结构层连在第一结构层外,剪力键包括配合部和固定部,配合部连在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之间,固定部的一端连接配合部,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二结构层的方向从第一结构层伸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缠绕管,用于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复合材料缠绕管‑混凝土组合构件,内部设置的剪力键提升复合材料缠绕管‑混凝土组合构件的整体性和力学性能,且剪力键的部分结构从第一结构层中伸出并与第一结构层一起固化,剪力键在装配的过程中不会对复合材料缠绕管造成损伤,并与复合材料缠绕管结合紧密,增加缠绕管的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复合材料缠绕管、充气芯模及复合材料缠绕管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缠绕管具有耐腐蚀性能好,质量轻,可加工,易于设计,性能稳定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油气运输、石油化工、土木建筑等行业,当复合材料缠绕管应用于土木建筑领域时,复合材料缠绕管通常与混凝土组合使用形成复合材料-混凝土组合构件(梁、柱、剪力墙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复合材料缠绕管约束混凝土,使得复合材料-混凝土组合构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材料缠绕管因采用复合材料制成,导致复合材料缠绕管的表面较为光滑,复合材料缠绕管在与混凝土组合使用的过程中易出现界面滑移现象,极大地降低了复合材料-混凝土组合构件的力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材料缠绕管,所述复合材料缠绕管结构强度高,复合材料缠绕管在与混凝土组合使用形成复合材料-混凝土组合构件时可极大提升复合材料-混凝土组合构件的力学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合材料缠绕管的表面光滑,导致复合材料缠绕管在与混凝土组合使用的过程中易出现界面滑移现象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气芯模。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合材料缠绕管的加工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复合材料缠绕管,包括:第一结构层;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二结构层连接在所述第一结构层外;剪力键,所述剪力键包括配合部和固定部,所述配合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所述第二结构层之间,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配合部,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结构层的方向从所述第一结构层伸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缠绕管,通过在复合材料缠绕管上设置剪力键,且将剪力键的配合部连接在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之间,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配合可限定剪力键的位置,使得剪力键相对于复合材料缠绕管位置稳定,以增加复合材料缠绕管的结构强度,将剪力键上固定部的一端连接在配合部上,固定部的另一端从第一结构层伸出,在后续复合材料缠绕管与混凝土组合使用形成复合材料-混凝土组合构件时,剪力键可在复合材料缠绕管与混凝土接触处产生稳定的机械锚固,增加复合材料缠绕管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大幅度地提升界面性能,避免界面出现滑移现象,显著提升复合材料-混凝土组合构件的整体性和力学性能。本申请的复合材料缠绕管,耐腐蚀性能好、环向强度高、整体性好且内界面抗剪强度高。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缠绕管,所述配合部为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配合在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所述第二结构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复合材料缠绕管为圆筒形管,所述配合部为带曲率的薄片,所述配合部的相对两侧面分别贴合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所述第二结构层。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伸出所述第一结构层的长度小于所述复合材料缠绕管的半径,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配合部的一端形成锚固端。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缠绕管,所述固定部为棒状或片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12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