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1315.5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0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江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新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0;A01G27/02;E04D13/00;E03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节能 建筑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包括建筑屋顶,还包括设置在建筑屋顶的箱体,箱体内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围挡,围挡与箱体侧壁间隔设置,围挡与隔板之间形成种植空间,种植空间内设有种植土层,种植土层上种植有绿植,隔板上设有过滤孔,过滤孔位于围挡与箱体侧壁之间,隔板上还设有水泵,水泵上连接有抽水管和出水管,抽水管的一端贯穿隔板并靠近箱体底部,出水管喷出的雨水朝向绿植。本申请改善了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绿色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节能建筑。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是指在不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绿色建筑越来越受欢迎,不断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公告号为CN20094176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屋顶绿化结构,包括屋顶和容物袋,屋顶上涂有或铺有防透层,以防止植物的根茎及水份破坏屋顶,容物袋内装有植物生长材料+吸水材料+植物种子,植物生长材料向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吸水材料在吸饱水之后可将水份保存在袋内,用于向植物提供水份,将多个装填好植物生长材料+吸水材料+植物种子地容物袋平铺在屋顶上。由于容物袋内有水份和植物生长材料的存在,所以植物种子在容物袋内生根发芽并从容物袋内穿出继续生长而绿化了整个屋顶。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屋顶绿化结构虽然能够绿化屋顶,但是浇灌植物的水源通常来自人们生活中所用的自来水,长期使用自来水,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长期使用自来水,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色节能建筑。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包括建筑屋顶,还包括设置在建筑屋顶上的箱体,箱体内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围挡,围挡与箱体侧壁间隔设置,围挡与隔板之间形成种植空间,种植空间内设有种植土层,种植土层上种植有绿植,隔板上设有过滤孔,过滤孔位于围挡与箱体侧壁之间,隔板上还设有水泵,水泵上连接有抽水管和出水管,抽水管的一端贯穿隔板并靠近箱体底部,出水管喷出的雨水朝向种植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通过过滤孔进入到箱体内,箱体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在需要对绿植进行浇灌时,启动水泵,水泵将雨水抽取至抽水管内,再通过抽水管进入到出水管,再由出水管喷出,从而对绿植进行浇灌,且浇灌绿植的水来自自然界中的雨水,当箱体中存有雨水的时候,可以使用雨水代替自来水进行浇灌,不会一直使用自来水浇灌,节约了水资源。
可选的,所述围挡上设有喷淋管,喷淋管与出水管之间通过第一分管连接,喷淋管上设有若干个喷头,喷头的喷水方向朝向种植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管内的雨水通过第一分管进入到喷淋管内,再通过喷淋管上的若干个喷头喷出,从而实现增大浇灌范围的目的,使喷出的雨水浇灌的更加均匀。
可选的,还包括旋转喷淋装置,旋转喷淋装置包括旋转盒、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和齿环,围挡上设有连接架,旋转盒与连接架转动连接,旋转盒位于绿植上方,旋转盒侧壁和底部均设有出水孔,旋转盒顶部转动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通过第二分管与出水管相连,第一电机设置在连接架上,第一齿轮与第一电机联动,齿环设置在旋转盒上,齿轮与齿环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雨水浇灌时,同时启动水泵和第一电机,水泵抽取雨水,雨水依次经过抽水管、出水管、第二分管和连接管,连接管内的雨水进入到旋转盒内,旋转盒内的雨水通过出水孔喷出,与此同时,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在转动过程中带动齿环转动,齿环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旋转盒转动,从而使旋转盒在喷水的同时旋转,以便使喷出的水喷洒的更加均匀。
可选的,所述齿环上设有用于存储润滑脂的存油孔,存油孔为螺纹孔,齿环上通过存油孔螺纹连接有挤压螺栓,挤压螺栓封堵存油孔,齿环的齿所在的侧壁上设有出油孔,出油孔与存油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新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新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13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双模盾构适应性“信息熵”评价方法
- 下一篇:绿色节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