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破碎围岩钻孔塌陷的吸能减震防冲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1476.4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31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兴;于明丘;张军林;薛佳琪;董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12/00 | 分类号: | E21B12/00;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破碎 围岩 钻孔 塌陷 减震 支护 装置 | ||
一种适用于破碎围岩钻孔塌陷的吸能减震防冲支护装置,包括承压滑杆、承压滑套、抗压弹簧、吸能套筒、托盘、螺母、承压支撑杆、承压滑块、滑轨及承压支护板;在承压滑杆上依次套装有首端吸能套筒、由承压滑套组成的若干滑套组、尾端吸能套筒、托盘及螺母;承压支护板共三个且沿承压滑杆周向均布设置,滑轨设置在承压支护板内表面且平行于承压滑杆,承压滑块滑动连接在滑轨上,承压支撑杆内端通过铰耳座连接在承压滑套的铰耳连接端,承压支撑杆外端铰接在承压滑块上,承压滑套的铰耳连接端外表面沿周向均布三处铰耳座;滑套组由两个承压滑套构成,同一滑套组内的两个承压滑套的弹簧插接端正对,抗压弹簧位于两个承压滑套的弹簧插接端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山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破碎围岩钻孔塌陷的吸能减震防冲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冲击地压是一类复杂的矿山动力灾害,通过在具有冲击危险的煤岩体中打孔,可以使钻孔周围应力降低,从而降低冲击地压危险。破碎围岩呈现出块系构造状态,在破碎围岩中,块体与块体间软弱介质的运动呈现低频大位移的动力特性,因此钻孔卸压成为防治冲击地压的重要手段。而钻孔塌陷、堵塞会严重影响卸压效果,威胁巷道稳定安全开采工作。由于有效的钻孔支护可以提高钻孔的利用率和矿山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因此,为了避免破碎围岩结构煤岩动力现象引发的冲击地压灾害,解决此类矿山工作环境引发的钻孔塌陷,钻孔防塌技术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现有的钻孔防塌装置难以适应破碎围岩受各方向扰动产生非协调变形引发的钻孔塌陷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破碎围岩钻孔塌陷的吸能减震防冲支护装置,特别针对破碎围岩受各方向扰动产生非协调变形引发的钻孔塌陷现象而研发,具有优良的吸能减震防冲支护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破碎围岩钻孔塌陷的吸能减震防冲支护装置,包括承压滑杆、承压滑套、抗压弹簧、吸能套筒、托盘、螺母、承压支撑杆、承压滑块、滑轨及承压支护板;所述承压滑杆的首端设置有滑杆挡块,在承压滑杆的尾端杆体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在承压滑杆的尾端杆体上;所述吸能套筒数量为两个,第一个吸能套筒套装在承压滑杆上并与滑杆挡块相邻,第二个吸能套筒套装在承压滑杆上并与螺母相邻,所述托盘套装在承压滑杆上并位于螺母与第二个吸能套筒之间;所述承压滑套数量若干,若干承压滑套套装在首尾两个吸能套筒之间的承压滑杆上,承压滑套在承压滑杆上具有直线移动自由度;所述承压滑套分为铰耳连接端和弹簧插接端,承压滑套两个为一组并构成滑套组,同一滑套组内的两个承压滑套的弹簧插接端正对,且在两个承压滑套的弹簧插接端之间设置抗压弹簧,抗压弹簧套装在承压滑杆上;在所述承压滑套的铰耳连接端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三处铰耳座,且三处铰耳座沿承压滑套周向均布设置,每一个铰耳座均与一根承压支撑杆的内端相铰接,每一根承压支撑杆的外端均铰接有一个承压滑块;所述承压支护板数量为三个,三个承压支护板沿承压滑杆周向均布设置,每一个承压支护板内表面均设置有一条滑轨,滑轨与承压滑杆相平行,在滑轨的首端设置有滑轨挡块;每个所述承压滑块均连接在与之对应的滑轨上,承压滑块在滑轨上具有直线移动自由度。
在同一滑套组上,所有的承压支撑杆均朝向承压滑套的弹簧插接端一侧倾斜设置,且在相邻的滑套组之间,相邻的两个承压滑块彼此顶靠接触在一起。
与首尾两个所述吸能套筒相邻的承压滑套上不用设置承压支撑杆。
三个所述承压支护板扣合在一起后形成完整的圆柱形支护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适用于破碎围岩钻孔塌陷的吸能减震防冲支护装置,特别针对破碎围岩受各方向扰动产生非协调变形引发的钻孔塌陷现象而研发,具有优良的吸能减震防冲支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适用于破碎围岩钻孔塌陷的吸能减震防冲支护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适用于破碎围岩钻孔塌陷的吸能减震防冲支护装置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14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