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废水蒸发塔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2657.9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9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易超;王新;李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6 | 分类号: | C02F1/16;C02F1/12;C02F9/10;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刘伊旸;周晓艳 |
地址: | 410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废水 蒸发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硫废水蒸发塔,包括塔体、储水箱和预处理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与储水箱的入口连通,用于将脱硫废水净化后输送至储水箱中,所述塔体包括壳体以及在壳体内由上至下设置的喷淋层和浓缩池,所述喷淋层与储水箱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浓缩池与储水箱的入口通过第二管路连通,在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高温烟气流入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位于喷淋层和浓缩池之间,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用于烟气排出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本发明能够减少蒸发塔所需的烟气量,降低蒸发塔造价成本,提高蒸发塔的蒸发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温烟气旁路蒸发技术的一种脱硫废水蒸发塔。
背景技术
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是一种针对火力发电厂产生的脱硫废水的特点,通过软化、MVR蒸发、结晶、浓缩和脱水等技术途径将高盐度脱硫废水完全转化为气体,进而实现废水零排放要求的废水处理工艺。
目前,高温烟气旁路蒸发技术主要流程为:从SCR脱硝后抽一股高温烟气进入旁路塔蒸发器,对脱硫废水进行加热蒸发;脱硫废水经过预处理后,通过废水泵及喷淋装置进入旁路塔蒸发器进行蒸发;脱硫废水蒸发后,水分进入烟气中,蒸发析出的粗盐颗粒落入旁路塔蒸发器底端被收集转运,细小盐分颗粒随烟气进入除尘器处理。
该技术存在如下问题:脱硫废水未经过预热直接进入旁路塔蒸发器,若要完成蒸发作业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烟气来提供热量。而在旁路塔蒸发器内增大烟气容量,势必需要增大旁路塔蒸发器的体积,从而增加了设备造价成本。此外,在冬季脱硫废水水温过低,会导致旁路塔蒸发器蒸发能力严重降低。
综上所述,急需一种脱硫废水蒸发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烟气消耗量大以及蒸发能力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废水蒸发塔,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脱硫废水蒸发塔,包括塔体、储水箱和预处理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与储水箱的入口连通,用于将脱硫废水净化后输送至储水箱中,所述塔体包括壳体以及在壳体内由上至下设置的喷淋层和浓缩池,所述喷淋层与储水箱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浓缩池与储水箱的入口通过第二管路连通,在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高温烟气流入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位于喷淋层和浓缩池之间,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用于烟气排出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
优选的,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位于喷淋层和浓缩池之间,所述第一通道位于填料层和浓缩池之间;
所述储水箱中设置蒸汽加热器。
优选的,所述的脱硫废水蒸发塔,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在所述水泵和第一管路上均设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水泵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水泵并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
优选的,所述预处理装置的位置高度高于储水箱的位置高度。
优选的,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沿脱硫废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中和水箱、沉降水箱和絮凝过滤水箱,在所述中和水箱和沉降水箱之间、所述沉降水箱和絮凝过滤水箱之间均通过溢流结构分开,在所述絮凝过滤水箱中设有用于过滤絮凝体的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溢流结构包括沿脱硫废水流动方向依次竖直且平行设置的一号隔板和二号隔板,所述一号隔板和二号隔板在水平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一号隔板的底部与所述预处理装置的底部连接,而顶部与所述预处理装置的顶部留有过水间隙,所述二号隔板的顶部与所述预处理装置的顶部连接,而底部与所述预处理装置的底部留有过水间隙;
所述过滤器包括竖直设置的双层滤网结构,所述双层滤网结构的顶部与所述絮凝过滤水箱的顶部可拆卸连接,而底部与所述絮凝过滤水箱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脱硫废水蒸发塔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浓缩池、中和水箱、沉降水箱和絮凝过滤水箱中的搅拌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26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