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分布式安全追溯区块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2698.8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89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曹渝常;洪立颖;张章伟;陈桂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5/00 | 分类号: | H04L45/00;H04L9/32;H04L9/40;G06F16/27 |
代理公司: | 泉州丰硕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9 | 代理人: | 雷少坤 |
地址: | 363007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工业 互联网 分布式 安全 追溯 区块 系统 | ||
1.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分布式安全追溯区块链系统,所述系统由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块链包括第一数量的生产端数据节点,所述第二区块链包括第二数量的消费端数据节点;
所述第一区块链的至少部分生产端数据节点与所述第二区块链的至少部分消费端数据节点通过链间广播节点通信;
所述第一区块链还包括第一广播节点和第一数据过滤节点;
多个生产端设备通过工业互联网通信并产生生产端数据;
每个生产端设备将产生的生产端数据通过所述第一广播节点广播给所述第一区块链中的所有生产端数据节点后,响应于所述生产端数据节点的积极反馈,该生产端设备成为所述第一区块链的生产端数据节点;
所述第二区块链的第一消费端数据节点产生消费数据后,发送至所述第一区块链的所述第一数据过滤节点,所述第一数据过滤节点将过滤后的消费数据分发至所述第一区块链的目标生产端数据节点;
所述目标生产端数据节点为与所述第一消费端数据节点存在数据映射关系的生产端数据节点;
所述链间广播节点包含通量控制逻辑;
所述通量控制逻辑包括动态高通量机制,所述动态高通量机制主动监视第二区块链吞吐量利用率并且对其进行调整;
当所述消费端数据节点发送的消费数据超过预定通量值时,激活所述通量控制逻辑,所述通量控制逻辑启用预定的安全通量控制策略;
所述第一数据过滤节点执行轻量级共识算法,限制所述第二区块链的第一消费端数据节点产生的消费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生产端数据节点之后生成的数据块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分布式安全追溯区块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第二数量;
所述第一区块链的每个所述生产端数据节点与所述第二区块链的第三数量的消费端数据节点存在所述数据映射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分布式安全追溯区块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生产端设备与多个消费端设备,多个消费端设备注册至一个生产端设备;
当生产端设备成为所述第一区块链的生产端数据节点后,注册至该生产端设备的所有消费端设备成为所述第二区块链的消费端数据节点。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分布式安全追溯区块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数量为第一数量的整数倍。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分布式安全追溯区块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产端数据节点的积极反馈包括:
所述第一区块链中的超过预定比例的生产端数据节点同意该生产端设备成为所述第一区块链的生产端数据节点。
6.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分布式安全追溯区块链系统,其特征在于:
预先建立所述第一区块链,将第一生产端设备作为所述第一区块链的创世生产端数据节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分布式安全追溯区块链系统,其特征在于:
预先建立所述第一区块链时同时创建所述第一区块链的第一共识算法和第一智能合约,基于所述第一共识算法和第一智能合约,确定所述第二区块链的第二共识算法和第二智能合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269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