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贴FRP布的UHPC管约束再生混凝土柱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3000.4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3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杨贞军;李雅祺;彭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E04C5/07;C04B28/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李炜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rp uhpc 约束 再生 混凝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贴FRP布的UHPC管约束再生混凝土柱,包括FRP层、UHPFRC管、再生混凝土;所述FRP层外贴于UHPFRC管作为复合柱的外部环向约束;所述再生混凝土浇筑填充于UHPFRC管内,UHPFRC管作为永久模板与内部的混凝土连接成一体。所述再生混凝土为含有再生混凝土块体或再生混凝土骨料的混凝土。FRP布对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复合柱起环向约束作用,UHPFRC管不仅对再生混凝土的起部分环向约束的作用,同时承受部分竖向荷载。与传统钢管混凝土相比,UHPFRC与新拌混凝土的界面力学性能更好,结构整体性佳,外贴FRP布约束能进一步提升复合柱的承载力,且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耐火性,能很好的抵御地震、冲击、爆炸等灾害。此外,采用再生混凝土部分替代常规混凝土,经济效益高,环保性好,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及结构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贴FRP布的UHPC管约束再生混凝土柱。
背景技术
作为目前最广泛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全世界的年消耗量已经达到了175亿吨。为了制造这些混凝土,每年约消耗130亿吨砂石、27万吨水泥、18万吨的淡水资源以及50亿用于制造水泥的各类原材料。混凝土产业不仅造成了地球资源的巨大消耗,并且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每年释放超过16亿吨的二氧化碳,占每年全球人类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另一方面,混凝土建造与拆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填埋这些建筑垃圾消耗了大量的金钱、土地资源并且对环境产生了有害影响。
在浇筑新混凝土时,将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为再生骨料,在浇筑新混凝土时,替代部分自然骨料,能有效减少对自然骨料的开采和水泥用量,并且可以解决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是一种先进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材料。但是由于再生骨料本身存在很多诸如颗粒棱角多、表面粗糙有微裂纹、孔隙率大等缺点,使得再生混凝土较之普通混凝土材料的各项性能均有所下降,并且强度差异性比较明显。
用钢管来约束再生混凝土能够有效提升其强度,然而钢管-再生混凝土仍存在着钢材与混凝土界面性能差的问题,结构整体性欠佳。并且钢材的耐久性能较差,往往需要额外的防腐涂层,会大大增加构件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粘贴FRP布约束的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复合柱,采用FRP布和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UHPFRC)共同约束再生混凝土。该复合柱具有优异的强度,延展性,耐久性和可持续性。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具有轻质高强、防腐耐磨性能好、安装便捷等优点,用其对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复合柱施加横向约束,不仅可以使得复合柱在三向应力的作用下提升可观的抗压强度,也可使得复合柱在外部FRP布的保护下大幅提升耐久性能。UHPFRC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其将高强度钢/聚合物纤维随机嵌入致密的高强砂浆中,典型压缩强度超过150MPa,拉伸和弯曲强度可分别达到12MPa和40MPa。UHPFRC与再生混凝土共同工作能够显著提升柱体的承载力和韧性,能够很好地抵御地震,冲击和爆炸等灾害。此外,其密度、模量和热膨胀系数非常接近普通强度的混凝土;这将大大提高UHPFRC管与约束混凝土之间的变形协调性。而且,用再生骨料或再生块体部分代替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贴FRP布的UHPC管约束再生混凝土柱,包括FRP层、UHPFRC管、再生混凝土;所述FRP层外贴于UHPFRC管作为复合柱的外部环向约束;所述再生混凝土浇筑填充于UHPFRC管内,UHPFRC管作为永久模板与内部的混凝土连接成一体。所述再生混凝土为含有再生混凝土块或再生混凝土骨料的混凝土。
进一步,所述FRP层优选为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或玄武岩纤维编织布;外贴层数为2~5层,每层搭接长度为80~120mm且在环向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所述UHPFRC管内的混凝土中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不超过0.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30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