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后轴推力角匹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3886.2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9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纪秀业;侯献晓;周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5;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高炳龙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推力 匹配 方法 | ||
1.一种车辆后轴推力角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对车辆后轴推力角产生影响的零部件级影响因子;基于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确定零部件级影响因子的约束边界和零部件级影响因子的影响贡献量;基于零部件级影响因子的约束边界和影响贡献量设计车辆后轴推力角调整匹配方案;基于整车的动力学模型校核上述匹配方案是否合格;零部件级影响因子的约束边界的确定方法包括:基于零部件级影响因子在仿真软件中对车辆后轴进行动力学建模分析,确定每个零部件级影响因子的运动边界;运动边界通过车轮激励处轮心激励位移Z1、衬套变形量S1和悬架系统位移杠杆比i确定;零部件级影响因子的影响贡献量的确定方法包括:确定对车辆后轴推力角的各个零部件级影响因子的敏感度带宽;基于零部件级影响因子在仿真软件中对车辆后轴进行动力学建模分析,确定每个零部件级影响因子的敏感度影响百分比;基于各个零部件级影响因子的敏感度影响百分比和敏感度带宽筛选影响因子,并对筛选后的影响因子配比权重系数;基于每个零部件级影响因子的敏感度影响百分比和权重系数获取该零部件级影响因子的目标敏感度数值T;车辆后轴推力角调整匹配方案的设计标准为:推力角达标率T’等于所有零部件级影响因子的目标敏感度数值T之和,且推力角θ等于车轮侧偏角θ1、车身侧倾转向效应θ2和悬架变形转向角θ3之和;目标敏感度数值T等于敏感度影响百分比D*权重系数ω*100%;所有零部件级影响因子的权重系数ω之和=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轴推力角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零部件级影响因子的确定方法包括:将整车级性能目标分解为系统级性能目标,将系统级性能目标分解为组成零部件级性能指标,基于零部件级性能指标确定零部件级影响因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轴推力角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运动型车辆,其整车级性能目标为操控性能;基于操控性能确定的系统级性能目标为不足转向度;基于不足转向度确定的零部件级性能指标前束角变化率,基于前束角变化率确定的零部件级影响因子为车轮侧偏角θ1、车身侧倾转向效应θ2和悬架变形转向角θ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轴推力角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仿真软件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若动力学模型存在跑偏现象,则该车辆后轴推力角调整匹配方案不合格,若无跑偏现象,则车辆后轴推力角调整匹配方案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388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