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轻合金电机壳体铸造成型加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6224.0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8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章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精泰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14 | 分类号: | H02K1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企权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39 | 代理人: | 汪黎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合金 电机 壳体 铸造 成型 加工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轻合金电机壳体铸造成型加工系统,包括工作板、安装架、平整装置和打磨装置,所述的工作板的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安装架,工作板的上端设置有平整装置,工作板的中部设置有打磨装置。本发明可以解决在轻合金电机壳体铸造完成后,电机壳体上的散热片外壁常常会残留有废屑,部分散热片还会分布有小凸块,影响散热片的工作效果,且散热片之间间歇较小,不易处理,且在对电机壳体的弧形内壁进行打磨以除去毛刺,而一般的打磨方式,打磨效率不高,需要人工手持打磨设备,进行多次重复的打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且由于打磨设备难以紧贴在弧形面上,导致打磨出的弧形面的光滑程度有所降低等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壳体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轻合金电机壳体铸造成型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中常采用轻合金电机作为其动力源,而轻合金电机通常需要轻合金电机壳进行保护和安装。
目前,在对轻合金电机壳体进行铸造成型加工时通常存在以下缺陷:1.在轻合金电机壳体铸造完成后,电机壳体上的散热片外壁常常会残留有废屑,部分散热片还会分布有小凸块,影响散热片的工作效果,且散热片之间间歇较小,不易处理,导致传统的处理方法对表面的平整和去屑较差;2.在轻合金电机壳体铸造完成后,需要对电机壳体的弧形内壁进行打磨以除去毛刺,而一般的打磨方式,打磨效率不高,需要人工手持打磨设备,进行多次重复的打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且由于打磨设备难以紧贴在弧形面上,导致打磨出的弧形面的光滑程度有所降低。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可以解决在轻合金电机壳体铸造完成后,电机壳体上的散热片外壁常常会残留有废屑,部分散热片还会分布有小凸块,影响散热片的工作效果,且散热片之间间歇较小,不易处理,导致传统的处理方法对表面的平整和去屑较差,且在轻合金电机壳体铸造完成后,需要对电机壳体的弧形内壁进行打磨以除去毛刺,而一般的打磨方式,打磨效率不高,需要人工手持打磨设备,进行多次重复的打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且由于打磨设备难以紧贴在弧形面上,导致打磨出的弧形面的光滑程度有所降低等难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轻合金电机壳体铸造成型加工系统,包括工作板、安装架、平整装置和打磨装置,所述的工作板的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安装架,工作板的上端设置有平整装置,工作板的中部设置有打磨装置。
所述的平整装置包括限位滑槽、滑杆、限位弹簧、驱动机构、安装板、滑槽、平整机构、连接杆和电动滑块,工作板上端面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限位滑槽,限位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杆,滑杆通过限位弹簧与限位滑槽连接,滑杆的下端连有驱动机构,滑杆的上端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均匀开设有滑槽,滑槽内的上侧滑动安装有平整机构,平整机构远离打磨装置的一端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上连有电动滑块,电动滑块设置于安装板远离打磨装置的一端,具体工作时,通过铸造成型得到该新能源汽车轻合金电机壳体,再将电机壳竖起,插入到安装柱中,并使限位杆进入安装孔内,再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滑杆在限位滑槽内向靠近电机壳的方向运动,同时对限位弹簧进行压缩,此时的限位弹簧的作用是带动工作完成后的滑杆复位,滑杆向靠近电机壳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安装板与滑槽向靠近电机壳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平整机构插入散热片之间的间歇,再通过电动滑块带动连接杆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使平整机构进行往复运动对散热片外壁进行平整处理,通过平整机构还可以适应不同的散热片外壁长度进行平整。
所述的打磨装置包括转动圆板、安装柱、打磨机构、驱动电机和固定架,工作板的上端中部转动设置有转动圆板,转动圆板的上端安装有安装柱,安装柱上设置有打磨机构,转动圆板的下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的固定端通过固定架安装在工作板的下端,具体工作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圆板旋转,从而使安装柱转动,进而带动打磨机构旋转,对电机壳的弧形内壁进行打磨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精泰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精泰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62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